“三化”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赋能 塑造乡村“美貌”
发布时间:2025-03-07 16:56: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村庄的整体形象及村民的居住体验和身心健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村级应系统化布局、日常化执行、常态化管理,确保整治效果好、质量优,塑造乡村“美貌”。
以系统化思维为“航向标”,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需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只有抓实、抓细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地保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更美更宜居。一方面,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在村级层面,村委会干部、村小组长、公岗保洁员及所有村民共同构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共同体。村委会干部组织协调、监督落实,村小组长宣传动员、执行并反馈情况,公岗保洁员进行日常保洁与卫生维护,而全体村民积极参与、监督反馈,各方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另一方面,人居环境整治涵盖道路清洁、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多方面的事务,无论大小,都是关乎群众生活质量和百姓福祉的“民生大事”。因此,必须合理协调、统筹安排,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各司其职,协作配合,以高效的工作机制处理好农村人居环境的大小事,让乡村焕发美丽光彩。
将日常化执行作“绣花针”,精准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绝不能变形为“应付考核”、“临时抱佛脚”的面子工程,而是要讲在经常,更做在日常。在群众会上广泛地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互相监督,协力做好各村小组的人居环境整治;在走村入户中督促公岗保洁员尽职尽责,确保村内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洁到位,并引导群众维护自家区域的卫生整洁;利用线上渠道,通过村小组长工作群和电话的方式,适时提醒村小组长组织村民开展大扫除并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同时,村委会工作人员应时常深入村小组,与群众一同打扫卫生,通过“干在一起”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多管齐下、协同推进,以融入日常的“细管理”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变“美貌”。
把常态化管理当“稳压器”,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时常出现整治不久又“打回原形”的现象,根源在于人。若不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思想和习惯,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便可能一直面临“反弹”的风险。为确保整治有工作有成效,必须“常态作战”。首要任务是常态化地“讲”,深入改变群众思想认知。利用群众会议、工作群、实地走访等多种途径,不断地向群众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和工作方法,让“共建共管共享美好家园”的理念深入每位群众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的环境维护自觉性。同时,要落实常态化地“监督”,通过持续的巡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群众在环境卫生方面的不良行为,规范群众的行为方式。以常态促长效,打赢这场关乎农村人居环境面貌转变的“长久战”。(马关县纪委监委: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