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消费帮扶组合拳 助力剑阁特产火出圈

发布时间:2025-03-10 16:28: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属丘陵山区渐次过渡地带,农林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主产县、蔬菜产业重点县、四川省35个农产品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剑阁县抢抓创建消费帮扶产地示范区重大机遇,积极拓展供应链渠道,培育新型产销业态,建立一体化服务平台,以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打好资源“特产牌”让老百姓“有得卖”

做优农业品牌。该县围绕“3+3+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专班推进肉牛羊、土鸡、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全链集群发展。建成省星级现代农(林)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培育猕猴桃、柑橘、蜂糖李等50种绿色食品、51种有机农产品特色品牌,剑门关土鸡、剑门关豆腐、剑阁辣椒3个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延伸产业链条。持续做深农畜产品加工,建成分选、包装、烘干、冷藏农产品初加工设施74个,以铁骑力士集团的川陕甘渝(剑门关)国际优食谷项目为链主和载体,持续推进关刀河等土鸡产业园增量增效,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组织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合作经营,推广“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分红”模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覆盖面达到80%。

深化农文旅融合。依托5A级景区剑门蜀道剑门关、翠云廊、五指山等自然资源禀赋,配套建设文旅融合特色产业项目,推广剑门火腿、剑阁茶叶、剑门手杖等特色农旅及文创产品,支持汉阳、下寺等乡镇沉浸式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建设,打造光荣村朱家大院等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景观点19处,建成精品民宿35家、休闲农庄100余个,逐步形成和美乡村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带。

畅通物流“大通道”让农副产品“走出去”

用活“互联网+”现代物流体系。依托广元至成都等“点对点”高铁快运专列和县乡村三级物流网格,着力构建“农户—电商—物流”三位一体的合作组织。建成县级物流配送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规划4条乡村物流配送专线,配套建设日上行5万单的农特产品前置仓,为货物提供保管、周转、配送、快递分拣服务。

搭建地域特色营销平台。建成县级电商产业孵化园,开设“剑阁优选助农”官方直播账号,打造“直播+农产品”、“短视频+达人+文旅”、“展会+企业+产品”市场营销平台体系,邀请百万粉丝网红制作视频宣传剑阁,累计播放量超3000万次,转发量4万余次。

对接大中型供应链渠道。组建商企销售联盟,推动12家企业与沿海城市商超、食堂等需求端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与杭州群管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抖音平台、抖爸爸等10余家新媒体平台签订供销合作协议。近年来,全县网络零售额实现20.87亿元,同比增长30%,且成逐年递增趋势。

拓展消费“新路径”让剑阁产品“卖得俏”

开展农特产品推介。举办东宝“女皇李”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节会活动,组织涉农企业参加茶博会、西博会、农博会等重大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累计销售剑阁本地农特产品超5万余斤,“凉山龚牛肉”“东宝贡米”“剑门豆腐”等40余种产品远销海内外。

强化部门定点采购。借助“广供成都”“广供杭州”等APP开展宣传推介,依托“832”平台,通过东西部协作、省直定点帮扶部门“食堂直购+网络代购+职工团购+工会采购”等模式实现订单式产销,带动剑阁造农特产品销售超4亿元。

大力发展电商销售。邀请知名电商讲师采取线上线下教学、专项小班等培训方式,为电商从业者开展直播培训,持续推动消费帮扶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深度转变。近年来,累计培训50余场次,培育“四川榨油哥”等本土优质电商人才150余名,带动3500余农户参与电商产业链。

做实消费“硬支撑”让乡村发展“有活力”

强化技术赋能。组织12家电商企业负责人考察学习天府云商、字节跳动等企业在IP孵化运营、互联网渠道引入、电商人才培训、产品营销推广、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积极引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剑阁电商创新发展。

加速产业转型。通过直播、短视频带货等数字化营销模式,设置秒杀、抽奖、拼团等活动,开拓线上市场,结合人群定位、活动目标等因素实现线上引流到线下,推动“燕乡肴”“剑门印象”等实体商家突破传统营销困境,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夯实组织保障。建立消费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将托底帮扶、东西部协作、省直定点帮扶和消费帮扶工作纳入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建立常态化督查调研和工作调度机制,汇聚推动消费帮扶工作强大合力。(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