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员教育赋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12 11:00: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业园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深入实施,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创新主阵地,其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打破现有传统模式,在找准党员教育培训新方向、构建立体化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教育培训长效保障上深下功夫,切实以高质量党员教育培训赋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把握《规划》核心要义,找准党员教育培训新方向。《规划》提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为工业园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了根本遵循。《规划》强调了“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培训重点,与工业园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政治引领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理论武装与技能提升并重,推动党员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发挥先锋作用,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规划》提出分级分类培训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强化分类施教与精准赋能的实践导向,针对工业园区党员群体多元化实际,分领域精准设置培训课程,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功立业。《规划》提出“信息技术运用更加充分”的目标,各级党组织要坚持长效教育与数字创新的协同推进,加强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用好用活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平台,不断提升党员教育信息化水平。

聚焦园区特色需求,构建立体化教育培训体系。《规划》提出“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强调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提升党员实践本领。工业园区作为经济主战场,党员教育需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对此,各级党组织要分层分类打造阶梯式培训矩阵,针对领导干部要实施“头雁工程”,深入落实《规划》中“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脱产培训不少于5天”要求,围绕产业链党建、营商环境优化等主题开展研讨,强化党建引领发展的决策能力。针对一线党员开展“技能赋能”,依托送学入企、技能比武等活动,开设“车间课堂”“岗前10分钟课堂”,将技术攻关与主题党日结合,推动“党员先锋岗”与“技术攻关组”协同发力。针对新兴领域抓实“覆盖攻坚”,推行“三联三融入”工作法(联企业、联平台、联党员,融入党建圈、服务圈、治理圈),通过“党员点单、支部接单”实现精准培训。除此之外,各级党组织要强化考核,健全闭环管理机制,建立“双维度”评估体系,量化《规划》学时要求,结合岗位贡献度动态考核,纳入绩效管理,不断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紧扣实效服务大局,加强教育培训长效保障。《规划》提出“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强资源保障”,要求形成上下联动的教育格局。工业园区需破解资源分散、考核虚化等问题,构建可持续的教育生态。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定期轮训,每年举办党员教育专题培训班,建立“学时积分制”,动态跟踪党员学习需求与培训效果,并将党员参训情况纳入考核和评优体系,不断激发党员参学参训的内生动力。同时,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和各级党委留存党费主要用于教育培训党员等要求,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此外,各级党组织要跳出“就党建抓党建”思维,紧扣《规划》“服务大局”原则,通过“党建链”串联“产业链”,引导党员在关键技术研发、绿色低碳转型中领题破局,将教育培训实效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推动力。组织党员参与安全生产检查、技术帮扶、志愿服务等,将教育成果体现在惠企纾困、乡村振兴等实践中,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凝聚力。实施教育赋能“红苗计划”,完善“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机制,将教育培训转化为人才生态的吸引力,为园区可持续发展蓄能。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为工业园区党员教育提供了战略指引。唯有将理论武装的“高度”、分类施教的“精度”、服务发展的“实度”有机统一,方能以党员教育“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加速跃升,书写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内蒙古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的建设办公室、杨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