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一场与千年前的无声对话
发布时间:2025-03-13 10:17: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踏入函谷关的那一刻,满心皆是敬畏与期待,仿佛自己不再是平凡的旅人,而是即将翻开一部波澜壮阔史书的探秘者。
漫步其间,两侧峭壁如斧削般矗立,像是历史这位巨人亲手雕琢的杰作,承载着千年的厚重与沧桑。仰头望去,仅余一线天光,那狭窄的缝隙,恰似历史裂开的一道口子,将我瞬间拽入了秦时的风烟弥漫之中,心中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无限遐想与神往。我沿着关道缓缓前行,凉意从脚底悄然爬上脊背,分不清究竟是谷中呼啸而过的穿堂风,还是时光深处幽幽渗出的彻骨寒意,只觉周身都被历史的神秘氛围紧紧包裹。
关道中途,一座斑驳的凉亭静静映入眼帘。亭柱上的红漆历经岁月消磨,早已褪去鲜艳的色泽,泛着陈旧的灰白,像是一位垂垂老者脸上刻满的岁月痕迹。瓦檐爬满了郁郁葱葱的藤蔓,此刻它们却似历史伸出的无数触手,将凉亭温柔地裹进一片苍翠的茧中,试图封存住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石阶缝隙里蜷缩着几片枯黄的落叶,像是被历史遗忘的信笺。亭角悬挂的铜铃,早已锈蚀成了哑巴,却依旧固执地守望在那里,见证着这条贯穿中原与关中咽喉要道的兴衰荣辱,我的内心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与怅惘。
倚栏而坐,风声裹挟着远处黄河隐隐约约的呜咽,恍惚间,眼前的景象竟与《跟着书本去旅行》中描述的崤函古道悄然重叠。那一刻,昔日的马蹄声、车辙印,仿佛都穿越时空,清晰地在耳畔回响,又似化作了凉亭梁木上的尘埃,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喧嚣,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沧海桑田。
越往函谷关深处走去,关道愈发狭窄逼仄。一阵风拂过,头顶的树拱沙沙作响,恍惚间,司马迁笔下震耳欲聋的战鼓仿佛隐隐传来。那些曾被函谷关阻隔的六国联军、楚汉争锋的熊熊烽火,此刻似乎都凝缩在了一片缓缓飘落的枯叶里,渺小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让人不禁对历史的波澜壮阔感到深深的震撼与敬畏。
转角处,一株树龄逾千年的紫薇蓦然闯入我的视线。它让我瞬间想起剑门关内那株1500年的“镇寺之宝”,同样在漫长岁月里,以满树繁花顽强地对抗着时光的侵蚀,用绚烂的姿态掩埋了无数沧桑,这是生命对时间最有力的抗争,怎能不让人动容?
暮色渐渐深沉,我轻轻触摸到一截裸露在外的树根。它如龙爪般紧紧扣进岩壁,这让我不禁想起北京密云那株3500年的“九搂十八杈”古柏,据说它的年轮里藏着商周的温暖阳光、蒙古帝国的凌厉铁蹄。而函谷关的这截树根下,又何尝不是蛰伏着无数未说尽的往事呢?每一道纹理、每一处弯折,都像是历史留下的神秘密码,等待着后人去解读。
此时,凉亭的剪影在夕阳的余晖中虚化成了一座肃穆的碑,树拱的轮廓则像通往旧日时光的门扉。在这一刻,函谷关早已不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险峻关隘,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时间容器,承载着千年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我迈出的每一步,都像是重重地踩在历史的经络上,心中满是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深深眷恋与敬畏,这场与千年前的无声对话,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间。(陕煤运销集团铜川分公司、孙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