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清廉之根” 育“政治生态林”
发布时间:2025-03-14 19:27: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这片“政治生态林”亦需培固思想根基、扶正祛病除弊、涵养清风正气,让每一棵“树木”都向阳而生,让整片“森林”生机盎然。
培根固本,以理想信念之土筑牢“政治生态林”的根基。树木的挺拔源于根系深扎土壤,干部的廉洁始于思想坚定如磐。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培根”,需从三方面发力:以理论滋养“土壤”,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学思践悟中校准人生坐标;以纪律压实“根系”,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用作“支撑架”,为党员干部划定行为边界,防止“根系”在利益诱惑中松动;以初心涵养“养分”,从“半条被子”的为民情怀到脱贫攻坚的使命担当,共产党人的初心是滋养廉洁品格的源泉,唯有常思“我是谁、为了谁”,方能抵御“贪欲虫害”的侵蚀。
扶正祛病,以监督执纪之剪修护“政治生态林”的健康。病树不治,必殃森林。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仍存在“被围猎”的风险、“微腐败”的苗头,如同林木中的“歪树”“病树”,亟需以精准监督和靶向治理实现“治病树、正歪树、护森林”的目标。监督执纪的“园艺剪”需从三向发力:精准“滴灌”,如针对基层“微权力”风险点建立“清单化”监督机制,各地推行的“村级小微权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防护网”;靶向“治疗”,运用大数据分析、群众监督等手段,对苗头性问题早预警、早干预,防止“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动态“养护”,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廉政家访等方式,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持续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将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
剪枝修形,以作风建设之风塑就“政治生态林”的品格。树木的形态靠修剪,干部的作风靠锤炼。从“四风”顽疾到形式主义新变种,作风建设如同为林木修枝剪叶,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新时代作风建设需把握三个维度:剪除“虚枝”,坚决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躺平式干部”,以实绩考核倒逼干部从“材料堆”走向“田间地头”;扶正“主干”,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鼓励干部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一线担当作为,让“能吃苦、肯奋斗”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鲜明标签;培育“新芽”,通过“青年干部廉洁训练营”“基层蹲苗计划”等载体,为年轻干部系好“第一粒扣子”,防止成长“黄金期”变成贪腐“危险期”。
成林护绿,以长效机制之光照亮“政治生态林”的未来。一片森林的繁茂,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持续滋养;一个群体的清廉,依赖于制度文化的长效浸润。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需三力协同:制度“固土”,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推广“阳光政务”“智慧监督”平台,让权力在透明中运行;文化“润林”,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如王守仁“知行合一”的修身之道、于谦“两袖清风”的为官之德,将其转化为当代廉政教育的鲜活教材;榜样“引航”,广泛宣传焦裕禄、廖俊波等勤廉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文山州麻栗坡县纪委监委:盘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