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基层干部:确保“长效”与“常效”的双重保障
发布时间:2025-03-17 11:07: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基层干部,作为党的事业根基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他们身处一线,直接面对群众,解决着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他们既是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民意的反馈者,承担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等多重职责。然而,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往往较为艰苦,他们常常需要身兼多职,既要对接上级多个部门,又要调解邻里纠纷、做好群众工作。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在面对基层干部时,既要坚持“严管”,更要注重“关爱”,确保关爱“走心不走形”,实现“长效”且“常效”,从而全面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基层发展注入持久的新动能。
在人文关怀上,送温暖是关爱基层干部的首要举措。基层干部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庭和个人生活,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各级组织部门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坚持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把握干部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状态。这种谈心谈话不应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而应是真心实意的交流,让基层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理解。同时,要重视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针对他们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增强抗压能力。此外,组织部门还应及时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对于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协调帮助解决,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人文关怀不仅能够缓解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教育机制上,促学习是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基层形势的复杂多变,基层干部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夯实业务本领,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应注重加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为他们提供学习充电的机会。这种教育培训不应是零散的、随意的,而应是系统的、有计划的。要坚持教育学习常态化,逐级建立培养体系,由单位主要领导帮带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帮带一般干部,逐级传授工作经验、教授工作方法。同时,要主动调研基层干部的学习需求,让干部“点菜”,上级部门针对需求分类合理制定培训方案,提升基层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践行跟踪培养机制,完善基层干部跟踪培养、实践锻炼、轮岗交流、管理监督、服务保障等工作,确保基层干部的服务本领始终保持“在状态”。
在用人机制上,促发展是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关键。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方面,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清朗选人用人风气和环境,杜绝不合理的“论资排辈式”和“关系式”的干部晋升渠道。要落实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为基层干部提供多样化的晋升通道和发展空间,让他们看到希望,有奔头。同时,要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消除基层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能人多劳”的顾虑,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有为者有位。通过及时发现能干会干肯干的干部,量能用材、用得其所,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风气。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树、宣传一批本地的基层先进干部典型,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激发他们的斗志和热情,鼓励他们主动担当作为。(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高阜镇政府:杨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