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检察执绿为笔,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3-26 11:05: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近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人民检察院、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同走进汀江源珍稀植物园开展“法治映春色、共绘生态卷”主题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长汀再添一抹“生态绿”。
汀江源珍稀植物园内有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次活动栽种的是金丝楠木、金毛狗蕨、红豆杉等珍稀品种。活动现场,汀保局工作人员向检察干警们讲解了栽种方法。随后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地挖坑、栽种、浇水……每一个步骤都做的认真细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00余株珍稀植物顺利在这片美丽的家园“安家落户”,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勃勃生机。此次种植不仅是为大地增添绿色,更是对珍稀物种保护的一次有力实践。
以案为鉴守护生态瑰宝
多年前,长汀县红山乡一株千年楠木惨遭非法采伐,虽然所有涉案人员都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罚,但案涉楠木已经无法存活,令人深感惋惜。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涉案楠木的价值及警示教育作用,司法各部门通过履职,将该楠木收入汀江源自然教育馆展览,以真实案例警示了广大群众。
案件发生后,检察干警多次前往案发地红山乡金丝楠木古树群对金丝楠木保护情况开展“回头看”,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保护职责。目前红山乡金丝楠木群的古树均得到有效保护。
公益诉讼撑起生态“保护伞”
针对乡村大量古树名木未申请认定或认定后未悬挂标识牌,导致古树名木未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长汀县检察院运用公益诉讼职能,促成全县开展乡村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新增认定古树名木347株,为573株古树购买了保险,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针对水土流失核心区河田露湖村某粘土矿厂早已荒废,采矿点长达9年未进行生态修复的问题。长汀县人民检察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促成修复被破坏林地39亩。
创新路径厚植生态底蕴
运用异地生态修复机制,在河田窑下村建设异地生态修复基地,种植了大量桃金娘、黑老虎等野果苗木,改善了当地林分结构;将窑下村失火案导致的火烧迹地建设成生态修复社区矫正教育基地,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生态修复工作。目前,708亩火烧迹地全部复绿,该基地被龙岩市检察院确定为首批司法固碳基地。
在汀江河窑下村车田寨河段建设龙岩市首个“紫金花”增殖放流点,引导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犯罪行为人开展增殖放流,并作为当事人认罪认罚的依据和表现。目前已在汀江流域放流本地鱼种8万余尾,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
接下来,长汀县检察院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不断探索创新生态检察工作方式方法,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长汀,贡献检察力量,让绿色成为长汀发展最动人的底色。(长汀县检察院、丘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