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以“三线”细悟成长之道

发布时间:2025-04-02 12:25: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清明时节雨纷纷,烟柳垂泪祭忠魂。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里,当焚香祭扫的青烟萦绕碑林,当瞻仰者的脚步叩响烈士陵园的石阶,我们不仅要在时光长河中追寻先辈的精神印记,更应让历史深处的精神火种照亮新时代的征程。以“底线”立心,铸就精神丰碑;以“实线”筑基,诠释为民真谛;以“红线”束行,守住清正廉明,这既是新时代对“人民公仆”的历史叩问,更是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的时代应答。

以“底线”立心,铸就精神丰碑。雨打青碑声如磬,犹闻先烈铁血鸣,方志敏在《清贫》中写下的“洁白朴素的生活”,恰似清明时节的绵绵细雨,濯洗着信仰的底色。井冈山上的映山红年年绽放,见证着共产党人“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铮铮誓言。新时代的理想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如同清明祭扫时必整的衣冠,时刻校准“为了谁”的价值坐标。当物质诱惑如野草疯长,惟有保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觉悟,方能在思想田野上守住精神麦田。

以“实线”筑基,诠释为民真谛。艾草青团里的烟火气,最能品出为民初心的真味,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胸襟,在当代化身为驻村干部沾满泥土的笔记本。正如清明农谚所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为民服务从来不是书斋里的空谈,而是要在春耕的田垄间丈量民情,在返青的麦苗里感知冷暖。那些把办公桌搬到拆迁现场、将政策宣讲变成院落夜话的实践,恰似清明时节的及时雨,润物无声却滋养万物。

以“红线”束行,守住清正廉明。寒食禁火的古老传统,暗合着“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的廉政智慧,包拯掷砚化岛的传说在清明雨雾中愈发清晰,警示后人“清风两袖朝天去”的为官之道。正如清明祭扫必先除草清尘,党员干部更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当踏青路上偶遇“野芳发而幽香”,须记得“好风景”可能暗藏“绊马索”,唯有保持“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清醒,方能在春色满园中行稳致远。(石城县小松镇人民政府:文/李秋霞、廖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