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滴灌式”精准育人模式赋能卓越师范生培养
发布时间:2025-04-07 14:29: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积极响应国家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号召,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师范实验班”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兼具思政引领、实践驱动与文化浸润的师范生培养新路径。通过“滴灌式”精准育人模式,学院着力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扎实专业素养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师范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了一批高素质教师。
顶层设计:思政铸魂,厚植教育初心
学院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卓越师范生培养的核心,构建“四体系”协同育人大格局,通过“滴灌式”育人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专业课程。依托“红色家书”“瓷国匠心”等特色项目,打造“七链贯通”思政育人载体,如“弘文班”经典研读、“秋日雅集”文化实践、“微团课”理论宣讲等,以多元化形式激发师范生的教育使命感。学生在“万师润万心”谈心工程中深入基层,在服务社会中强化职业认同,实现了思政教育从“入耳”到“入心”的转化。
实践赋能:任务驱动,锤炼教学真功
卓越师范生培养创新构建“1355”工程技能培养体系,以“创新意识、文学修养、师范技能”为三大核心,通过“前沿引导+专题研讨+项目实训”三模块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院与多所中小学共建实践基地,推行“双导师制”,由高校教师与中学一线名师联合指导。卓越师范生通过“项目式学习”走进课堂,参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环节,完成各项实习实践任务。此外,班级设立“向经典致敬计划”,鼓励学生开展古诗词教学创新;通过“师范技能大赛”“教学基本功比武”等平台,以赛促学,多名学生在“华文杯”“田家炳杯”全国赛事中斩获佳绩。
文化浸润:融合特色,涵养育人底蕴
依托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以及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瓷文化)传承基地等平台,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地域特色陶瓷文化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开设“经典诵读”“书法艺术”“景德镇陶瓷文化”等特色课程,打造“文化赋能四融入”体系——将文化精髓嵌入思政教育、课堂教学、校园环境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参与陶瓷文化传承基地项目,设计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案;在“红色研学”活动中,以陶艺为载体讲述党史故事,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双向融合。
成效显著:多维突破,彰显育人成果
经过多年实践,卓越师范生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学生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30余项,主持参与“师范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历届毕业生中,90%以上进入基础教育一线,其教学能力获用人单位高度评价。同时,学院与地方中小学共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助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了高校师范教育与区域教育发展的深度融合。
未来展望:深化创新,服务教育强国
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陈猛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卓越师范生培养体系,扩大“滴灌式”育人模式的辐射效应。今后将积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师范生教学技能智慧实训体系建设;深化“校—地—校”三方联动机制,推动师范生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精准对接,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以卓越师范生培养为支点,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正书写着新时代师范教育的创新答卷,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鲜活范本。(肖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