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打好城市治理“组合拳” 点燃消费增长“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4-08 14:05: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近年来,新昌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提振消费工作的部署,通过实施外摆新政策、点亮城市“新夜态”、推出店招设置新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营造良好消费氛围,不断为城市消费增长提供新动力。
一、“放管结合”激活外摆经济“一池春水”
一是数字赋能,划定“421”外摆经营示范区。通过数字城管“无人机+视频+人工”空天地一体化巡查,系统梳理全县外摆经营点位178处,在综合考虑城市市容、空间利用、便民利民等因素的情况下,推出“421”外摆经营示范区(4个高品质商业步行街、2个高能级商圈和一江两岸休闲区),适度放宽商业外摆的场地、业态、时间等限制。自实施新政策以来,“421”外摆经营示范区外摆时间平均延长45%以上,拉动客流及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
二是快审即办,搭建“四个一”审批服务“直通车”。全面推行“一次申请、一次告知、一次踏勘、一周办结”的工作机制,属地街道为沿街商户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商圈、街区等运营主体对合围区域内的商业外摆行为作自律化管理,统一为外摆商户代办审批,相关部门统一进行现场踏勘,该模式减少办理环节75%,减少申请材料30%,平均审批时间缩短42%。
三是柔性执法,定制“一场一策”个性化监管方案。针对不同经营区域业态、服务群体等差异,针对性制定外摆商户“一场一策”检查方案,明确26项“轻微免罚”和15项“首违不罚”清单,推广“事前提醒提示,事中无事不扰,事后免罚轻罚”的柔性执法模式,获得外摆商户的普遍支持与认可。今年以来,检查外摆商户78户次,减少扰企123户次,实施后检查次数比上年同期下降63%。
二、“引育结合”聚拢夜间经济“满城烟火”
一是政府引导,打造夜间经济“特色地标”。积极探索政府牵头、国企运管、市场驱动、惠及群众的夜间经济发展新路径,以促进夜间消费为主旨,围绕夜食、夜购、夜游、夜娱、夜健等多个模块,陆续推出南街夜市、东镇步行街、潜溪美食城等精品项目,常态化开展创意市集、产品展销、无人机表演等活动,促进夜间经济集聚化发展。如南街夜市自开街以来,吸引超25万人次“沉浸式”消费体验,逐渐成为夜间消费打卡“新地标”。
二是特色培育,因地制宜开展“引摊入市”。呼应民生需求,在三花园区、大明市新区、天姥桥下试点打造3个夜宵摊位疏导点,通过公开报名、资格遴选、现场抽签方式分批选定商户,统一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后入场经营。目前,三花夜宵疏导点已建设完成,吸引大量周边厂职工及骑行爱好者前来消费,年营业额预计可达8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惠及群众超万人。
三是全力护航,营造良好夜间消费环境。成立城市治理夜间专项巡查小组,采取“定时巡查+随机抽查”模式常态化开展夜间集中巡查,强化夜间流动摊疏导和大气环境污染治理,解决潜在的交通风险、扰民及安全隐患,全力护航“夜经济”。今年以来,已开展夜间集中整治1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整治劝离占道经营和流动设摊行为120余起,夜间城市问题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4%。
三、“督帮结合”创新店招设置“三大服务”
一是一店一议,提供店招设置“个性服务”。对于个性化需求较高的户外广告和招牌指示牌设置需求,按照“一店一议”的原则,给予更大力度的个性化设置支持,允许连锁经营的品牌店、专卖店参照连锁店的统一店招店牌设置方案和个性化需求。今年以来,已开展店招设置“一店一议”6次,为赵一鸣、好想来等加盟店提供“个性服务”。
二是去除存量,提供整改提升“主动服务”。针对沿街店铺装饰灯脱落、发光字破损、“断字缺亮”等问题,开展“夜间广告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对人民中路、人民东路、城南路等路段的“夜间广告设施”进行系统化提升,发现并指导商户整改各类问题56处,极大改善城区夜间消费环境,呈现店招亮起来、人气聚起来、消费火起来的良好势头。
三是把握增量,提供店招审批“靠前服务”。提前介入,为新商户提供政策解读、设计指导、现场勘验等一系列服务,形成“审时确认合规-设时监督施工-设后核对勘验”的管理新模式。设置“云上”申办窗口,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借助平台开展审批流程“内循环”,实现从“跑3个部门”到“0次跑”的转变。(县综合执法局: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