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乡村庭院经济:政策赋能与实践创新

发布时间:2025-04-09 14:58: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庭院经济在乡村振兴战略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能把农村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又能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助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指出它在促进大家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以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方面的关键作用。按照国家乡村振兴局和农业农村部制定的政策框架,发展庭院经济要遵循“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通过整合产业链、提高组织化程度,达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河南商丘睢县的实践就很值得学习。当地以“红带绿、5促2”模式为指引,盘活“四闲一田”资源,也就是闲宅、闲院、闲房、闲散坑塘和大田托管,打造出庭院养鸡、平菇立体种植、文冠果栽培等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双增收”。2024年的数据显示,参与的农户平均每年增收超过1万元,村集体收入更是增加21万元以上。这一成功实践,既符合国家“盘活闲置庭院资源”的政策,又能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家提供技术帮扶等方式,建立起“分散生产、联合经营”的产业共同体。由此可以看到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广阔空间。

睢县模式的创新性体现在产业链深度整合与生态循环理念的落地。例如,庭院养鸡产业通过统一规划鸡舍、菜园与化粪池,结合厕所改造实现人畜粪便发酵处理,形成“有机肥生产—生态种植—绿色养殖”的微循环体系。同时,通过合作社统筹产销链条,建立“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经营网络,既保障产品质量,又提升市场议价能力,即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庭院经济从分散经营升级为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集群。

从理论维度看,庭院经济的价值不仅在于盘活资源,更在于其“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重构。睢县通过发展“菜园风景”“丝瓜订单种植”等项目,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衍生出葫芦深加工、休闲农庄等融合业态,呼应了“庭院经济与乡村建设、治理相结合”的政策要求。未来,庭院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强化三方面支撑:一是技术创新,如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产销效率;二是金融赋能,通过小额信贷、保险政策降低经营风险;三是多元主体协同,借鉴四川崇州“庭院经济发展联盟”经验,推动企业、创客与农户共建共享。唯有如此,才能使庭院“方寸地”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源”与共同富裕的“增收园”。(河南农业大学 路希明、宋家琛、扈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