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县刀郎歌曲大赛:音乐盛宴中奏响文化交融华章
发布时间:2025-04-10 14:25: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大赛现场/摄影:肖骏)
樱花绽放的烂漫时节,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148名选手汇聚赣县,历经预赛、复赛、决赛的层层比拼,用歌声为全国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狂欢,开辟了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对话的全新境界。吕鹛凭借《珊瑚颂》夺得冠军,到不齐组合以《黄玫瑰》斩获亚军,陈兰演唱的《我的祖国》获得季军。徐龙辉、钟海菁等10位选手荣获优秀奖。此外,才宝荣获刀郎文化传播贡献奖,吴丽娟一家被授予“刀迷之家”称号。
本次赛事由中共赣州市赣县区委宣传部、赣县区文广旅局主办,江西客家博物院、赣县区文化馆承办。
(大赛现场/摄影:肖骏)
选手演绎多元刀郎音乐风格
从预赛的崭露头角到决赛的巅峰对决,选手们以刀郎的音乐为蓝本,尽情挥洒才情。经典曲目如《西海情歌》《冲动的惩罚》《黄玫瑰》《情人》等纷纷登场,熟悉的旋律引发全场共鸣。充满异域风情的《艾里莆与赛乃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洒脱豪迈的《大敦煌》《北方的天空下》,孤独哀伤的《世界如此寂寞》《为什么我泪水成行》《雨中飘荡的回忆》等风格各异的歌曲,也一一呈现在舞台上,充分展现了音乐无国界、无边界的魅力。
复赛决赛舞台:流行与非遗的文化熔炉
在复决赛的舞台上,除了刀郎歌曲的精彩演绎,国家级非遗东河戏《怨撒铜钱》以其古朴唱腔诉说着市井悲欢,赣南采茶戏《补皮鞋》用方言俚语生动勾勒出客家风情。唢呐合奏《离娘调》与《迎亲曲》,在悲喜交织间传递着深厚的民俗内涵。当《马仔灯》的舞步与《赣县云灯》的光影相互交织,观众们既沉浸于刀郎音乐的现代叙事,又深深感受到千年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艺术沙龙/图片由赣县区文化馆提供)
艺术沙龙:刀郎音乐与传统文化深度对话
赛事的影响力不止于舞台。4月5日晚,在客家文化城圆围举办的刀郎音乐艺术沙龙上,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展开跨界对谈。嘉宾们从《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的西域风情,回溯至客家山歌《落水天》的婉转曲调,深入剖析刀郎音乐与《诗经》叙事传统的精神契合点,探讨其歌词中“大漠孤烟”与赣南“赣江烟雨”的审美对话。关于刀郎的音乐成长之路,学者们一致认为,刀郎扎根民间、磨砺求索,终成音乐典范。
全国200余名刀迷专程奔赴赣县,与台上学者共同探讨“刀式美学”。有观众感叹:“刀郎歌曲里的沧桑感,与客家先民迁徙的集体记忆奇妙共振。”这场沙龙不仅深入解读了刀郎音乐,更促进了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
赛事破圈传播: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探索
此次赛事引发了现象级传播。赣县区融媒直播吸引1360万人次在线观看,中央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网红才宝相关作品阅读量近千万。数据背后,是大众对“草根音乐力量”的认同,更是对非遗活态传承的热切期待。正如文化学者在沙龙上所说:“当《雨中飘荡的回忆》遇上采茶戏水袖,看到了传统文化‘年轻态’的可能。”主办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流行音乐 +非遗”模式,助力赣南客家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