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创新引擎为产业腾飞插上翅膀 谱写中医药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4-10 16:31: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记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 童巧珍

在国家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旨在优化中医药标准体系总体布局,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湖南省紧跟步伐积极响应,在中医药育种等领域涌现出大量杰出的科研工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湖南省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食用百合龙山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乡村振兴局中药材产业顾问组专家、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物工程技术及产品研发专委会常务委员童巧珍教授及其团队便是其中的出色代表,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立足湖南,服务全国,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深耕科研:扎根一线,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

在中华医药文化长河中,中医药一直占据着独特与重要的地位,承载着千年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环境的变迁,中医药产业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遭遇诸多挑战。受国家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的感召,童巧珍教授毅然投身于中药材栽培及中药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良种选育研究,聚焦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调研和技术服务,为推动湖南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贡献力量。长期以来带领团队对湖南省大宗道地药材百合、白术、山银花、枳壳等进行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良种选育、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等相关研究,为湖南省大宗道地药材的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指导全省几十个县市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各县市药材种植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湖南省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药用植物的生长。湖南具有种植中药材的优良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知名的道地药材,如白术、玉竹、杜仲、吴茱萸、百合、厚朴、栀子、枳壳、木瓜、玄参等40余种道地药材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影响力,而种植技术落后、良种繁育工作滞后、深度加工和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中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此,童巧珍教授带领团队采取积极行动,例如,对卷丹百合、兰州百合、金百合等不同品种进行鉴定与分类,建立百合中药材特征图谱鉴别技术1项;申请百合莲子酸奶、百合酒的制备方法专利共2项;开展鲜百合贮藏影响因素研究,制定鲜百合仓储养护标准操作规程1项;联合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岗、综合利用岗、土肥与栽培岗,在怀化试验站开展不同田间管理百合质量评价研究等。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医药学科的学术研究,更为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产业攻坚:创新赋能,彰显引领精神

产业的壮大与发展,关键在于技术的创新和标准的制定。想要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必须走一条标准化的道路,童巧珍教授对此坚信不疑。立足于国家标准化战略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政策指引,努力攻克关键技术、构建标准体系,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的蜕变。依托龙山县果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山县恒健百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百合水旱轮作、生态有机肥等种植模式研究;在平江县南江桥镇推广白术生态种植500亩;在浏阳市沙市镇推广百合种植550亩;在溆浦县选择杉木林、阔叶林为主的人工林,推广黄精林下生态种植500亩;在湖南怀化沅陵县推广种植金银花、山银花300余亩。标准方面,童巧珍教授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中药材标准申报、制定、审评等工作,2024年团队开展了湖南省中药材标准修订工作及湖南省地方标准的申报。作为《35种湖南道地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首批8项(编制通则、常吴萸、慈利杜仲、靖州茯苓、龙牙百合、龙山百合、湘黄精、湘玉竹)团体标准的评审专家,童巧珍指出明确中医药标准内容、准入规则和制度,对规范中医药技术和服务,健全湖南中医药标准体系,助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童巧珍团队成员及在读研究生(左六)

“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中医药强省战略”,这是身为湖南省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的童巧珍教授不变的初心。为此积极践行职责,深入调研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精准建言献策。个人提案涵盖中医药康养产业规划、医保政策支持、道地药材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关于推进湖南省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得到了省卫健委的办理答复,所提出的建议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也彰显出政协委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担当。从提案建议到实地调研,从专题讲座到媒体宣传,始终站在行业的最前沿,努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励1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获教学成果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这些成果不仅是个人学术科研能力的集中反映,也是政协委员引领精神的有力诠释。

乡村振兴:成果转化,助力经济繁荣

中医药产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科研成果的价值不只在于学术的深度,更在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广度。作为国家乡村振兴局中药材产业顾问组专家、湖南省“三区”科技人才、湖南省科技特派员,童巧珍教授深知这一点,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团队成员中有7个科技特派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深入百合、茯苓、湘莲、杜仲、山银花、枳壳等药材实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服务,为湖南省政府办公厅驻沅陵扶贫办怀化沅陵麻溪铺镇马家村进行中药材种植及产业规划和技术指导;为溆浦县龙潭镇和黄茅园镇进行玉竹、山银花等中药材种植及技术指导;为炎陵县青石冈林场、鹿原镇进行黄精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及培训;为安化县湖南银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化中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黄精中药材种植及技术指导;为东安县大庙口镇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及产业规划;为益阳市赫山区九二五种植合作社进行艾叶种植技术指导及产业规划;为新疆南疆阿拉尔市进行丹参、板南根、甘草、黄芩等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及产业规划等。通过技术服务,帮助药农、企业及时解决生产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保障了药农和企业的利益,带动乡村振兴;指导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乡村振兴队在湖南怀化沅陵县建立了山银花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共推广种植金银花/山银花300余亩,并建立了石菖蒲规范化种植基地,推广种植200余亩。这些工作不仅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种植技术,还帮助农民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

除了技术服务之外,人才培养也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童巧珍教授带领团队到基地举办业务培训20余期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册,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在田间地头为农户现场答疑解惑,在生产一线送信息、送服务、送科技,在种植基地指导科学种植、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等,在各中药材主产地开展宣传指导培训,为中药材种植农户送去一站式、零距离、全方位的服务。当平江县遭遇严重汛情时,当地中药材基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根腐病、褐斑病、锈病等病害,童巧珍教授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研讨平江灾情,并与专家组一同赴现场开展渍涝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指导,为中药材可能出现的病害及中药材防灾减灾出实招,从而为中药材种植户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未来,期待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紧密契合国家政策导向,深度挖掘中医药宝库,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助力中医药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夺目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