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青春赋能乡村 校地共育新农人

发布时间:2025-04-11 19:47: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提出:搭建数据平台,整合乡村产业动态、公共服务等数据,以实现资源高效精准匹配与运用,为乡村产业发展和治理赋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今年3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迅速行动起来,以实际举措积极响应这一关乎乡村发展的热点议题。20余名师生扎根岷江村,开展校企地协同共建的“有为青年进乡村”创业实践学徒项目,在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运营工作中,为乡村搭建数据平台、推动乡村振兴贡献着青春力量。

校企地联动:让青春扎根乡土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青年力量深度融入基层建设,助力乡村发展,依据《成都市校局地合作共建协议》精神,在学校知联会与温江区委统战部的推动下,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联合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村民委员会、成都植悟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初在岷江村共同启动“有为青年进乡村”创业实践学徒项目。

经过严格筛选,来自经济贸易学院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市场营销四个专业的20位“有为青年”,于3月10日正式入驻寿安镇岷江村,以“学徒制”形式驻村5个月,全身心投入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运营工作。该项目创新采用“免修不免考”的学分替换机制,并签订《四方协议》,清晰明确校企地协同育人责任。通过多轮实地调研与协调会议,精心构建起涵盖新媒体运营、后勤运营、综合运营、产品研发的立体化实践体系。

入驻后,同学们迅速投身到紧张且充实的实践中。他们深入开展岷江村创业项目调研,认真聆听陶勋花的“我是新村民”党课及两会精神传达,踊跃参与网红博主沙龙会,学习新青年创业思维。目前,同学们已进入各运营场景中的跟岗学习阶段,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书记廖亮谈到,此项目构建起了“四方联动”机制。温江区委统战部搭建政策平台,岷江村提供实践场景,植悟智慧农业公司导入商业资源,学校则通过多部门协作,制定“过程性考核+成果认定”评价体系,共同探索破解产教“合而不深”的难题。

在实践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行

经济贸易学院营销教研室主任、“有为青年进乡村”项目负责人郑佳说道:“在带领同学们驻村实践的过程中,学校正在探索一条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新型人才培养之路。在岷江村的日子里,我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重大责任,不断反思教育的本质和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尝试回答三个关键命题‘什么是有为青年?’‘乡村项目主理人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如何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再到项目主理人,最终成长为乡村CEO的蜕变路径?’这次实践不仅是同学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写照,更是学校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的具体实践。”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团总支副书记、“有为青年进乡村”三组组长马先友说道:“原以为乡村运营挺简单,深入进来后才知道里面的学问很多。经过这次实践,我实实在在地成长了,对乡村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广阔的乡村里藏着许多值得深挖的宝贝。”

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生会轮值主席、“有为青年进乡村”四组组长张潇表示:“这次创业实践让我切身实地地学习了运营茶铺、九坊、民宿等模块,更加坚定了‘乡村大有可为’的信念,我为我能在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到骄傲。”

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有为青年进乡村”一组成员朱文庆感慨道:“参加这个实践项目彻底刷新了我对农村的认知。以前总觉得乡村是‘土气’的代名词,但当我把山野的桂花蜜融入咖啡创意时,我突然明白:所谓的落后只是视角问题,换个思维,挖掘乡土本身的闪光点,田间地头处处都是新天地。”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部理事长、“有为青年进乡村”二组组长蔡耀辉说道:“原来乡村经济已经发展得如此快速,不仅能提供就业帮助,也能提供创业环境,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在实践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实用技能,将来面对社会,我有了独当一面的勇气。”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离不开持续的投入与创新。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的20位“有为青年”已坚定地迈出第一步,他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未来,学校将坚守育人初心,以此次实践为基础,深入探索契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着力培育更多志在乡村的“有为青年”,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融入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实际需求内容,搭建校地沟通桥梁等方式,全方位实现教育与乡村需求的深度融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