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速建设全力拉满“进度条” 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布时间:2025-04-14 16:52: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完善黄河北岸运输大通道,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沿黄高速公路武陟至济源段项目东起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向西途经焦作市武陟县、温县、孟州市,止于济源市轵城镇,路线全长100.139公里,路基段占比85.7%,概算总投资134.8亿元,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完善黄河北岸运输大通道,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沁河为黄河一级支流,本项目于武陟县北郭乡上跨沁河,建设的沁河特大桥是本项目控制性工程之一,桥梁全长4604.8米,是项目沿线最长桥梁。目前,沁河特大桥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下部结构已全部完成,780片预制梁板架设完成100%,正在开展钢混组合梁桥面板安装和桥面系施工,计划5月底该桥全部贯通,6月份摊铺沥青面层。

为加强桥梁施工质量管控,实现“建管养”一体化建设,基于BIM数字化技术,搭建沁河特大桥智能管理信息化平台,对重难点结构建模分析,工前进行可视化交底,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控,工后完成数据存储传递,辅助制定养护决策,打造智慧桥梁。

河南省沿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义海介绍,沿黄高速公路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全部建成通车。项目建成后,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可以领略黄河下游最长的堤防和最广的河滩,还能感受韩愈文化、太极文化、治水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能感悟愚公移山精神,汲取红色奋斗力量。

优化区域路网结构,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济源至新安高速公路穿越王屋山-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形复杂,建造难度大。其中,济新黄河大桥作为全线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采用世界首创(1-555)米单塔地锚式回转缆悬索桥,是世界最大跨径的独塔单跨地锚式回转缆悬索桥,大桥横跨黄河小浪底库区,主跨达555米,塔高109米,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造。目前大桥正在进行钢桁梁架设,计划11月底达到通车条件。”项目承建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济新高速一标项目经理帅勇说。

4月8日,在洛阳市新安县境内的济源至新安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施工,全力以赴冲刺年底全线通车的目标。

河南省济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宏永介绍说,同常规悬索桥相比,济新黄河大桥特点鲜明,全桥仅一座主塔和一根主缆支撑整个桥体;主缆看上去是上下游各一根主缆,实际上是一根长1613米的主缆,在黄河北岸经过水平转向索鞍锚固,实现180度回转后,再绕过主塔塔顶,最后两端同时锚固在黄河南岸的锚碇上;钢梁通过吊索悬吊在主缆上,在建成后的钢梁顶面铺上沥青就是高速公路的路面。

这种独特的独塔地锚式回转缆的设计方案,非常契合了两岸地形,实现了对周边环境破坏的最小化、对两岸崖壁地质遗迹保护的最大化。  

据了解,济源至新安高速公路为规划新增的5条洛阳都市圈联动路线之一,起于济源市邵原镇西菏宝高速邵原互通式立交处,经下冶镇西,向南跨越黄河,在新安县铁门镇北顺接新安至伊川高速公路,与连霍高速相交,路线全长47.961公里,除黄河三峡互通至黛眉山互通段,其余路段均按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提高运输效率,推动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洛阳、济源、运城等城市间的交通联系,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和旅游开发注入强劲动力。(文:杨晓琳、茅雨佳;图: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