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敬养老:医者仁心践使命 康养结合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4-15 09:23: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养老服务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人们对高质量养老生活的热切追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为养老服务行业指明了方向,推动其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在此形势下,都江堰馨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凭借其独特的发展理念和创新的服务模式,在养老服务领域脱颖而出。二十载深耕不辍,馨敬养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养老是责任,更是爱的延续”的公益理念。

医者初心:以医学温度破解养老困局

“以医学理念赋能养老,是解决老龄社会痛点的关键。”都江堰馨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四川杰琳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肖泽东,作为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早在1998年撰写毕业论文时,便提出“建立新型医疗型养老服务体系”的前瞻性构想,始终践行医学与养老融合发展的理念。这种执着源于他的亲身经历:大学毕业时父亲因病离世,家族中多位老人的赡养责任,也落在了他的肩头。这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养老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议题,必须用医学理念为养老赋能,解决老年人心理和伦理层面的需求。

都江堰馨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四川杰琳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肖泽东

"老人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这一理念,早已深深融入馨敬养老的文化基因之中,凭借医疗专业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馨敬养老获得了“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交流机构”、“长期照护保险协议照护服务机构”、“改革开放40年·2018年四川品质养老服务榜样企业”等诸多荣誉。基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理解,馨敬养老以“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有尊严、高质量地安享晚年”为使命,将医疗服务、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紧密结合,全力打造了一套涵盖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在肖泽东看来,当下老龄化社会呈现两大显著特征:一是老年群体结构变化,40后、50后逐步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对象,他们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一方面秉持“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却因子女工作压力大、异地居住等现实因素,难以得到充分的照料。二是健康需求升级,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的需求远超普通照料。“很多养老院仅仅能解决老人的温饱问题,却无法治愈他们内心的抑郁和焦虑,这才是养老行业面临的关键难题。”他强调,“我们必须运用医学思维开展养老服务,不仅要治愈身体上的疾病,更要抚慰老人心灵的创伤。”

为此,都江堰馨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与旗下的杰琳康复医院、福源社工机构紧密合作,整合医疗、养老、康复、护理、社会工作等资源,探索出“医养社”一体化服务模式,定期开展认知症干预课程、生命故事分享会;设立心理咨询室与社工服务站;组建由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构成的多学科赋能的医疗团队,实现了“机构+社区+居家+社工+基金”的大健康闭合环服务体系。

创新驱动:打造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在这一服务体系中,涵盖了医药融合创新力、全链条服务闭环、落地化生态构建的全方位顶层设计。依托杰琳康复医院的专业医疗资源,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医护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从日常健康监测、疾病预防到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确保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公司创新性地将医学理念融入养老服务,不仅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

馨敬养老通过与福源社工联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等,从心理层面帮助老年人排解孤独感,梳理生命故事,让他们在养老院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归属感。此外,针对失能等刚需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心理疏导、情感关怀等全方位服务,满足他们在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肖泽东提出了“家庭-机构联动”的全新理念。馨敬养老以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等为依据进行评奖,鼓励家庭积极参与老人的养老过程,强化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同时,公司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帮助困难老人和家庭解决养老难题,实现有尊严、有质量的养老,这一特色服务模式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公益突围:构建可持续的善治生态

当多数养老机构还在探索盈利模式时,馨敬养老作为都江堰目前唯一的社会企业,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将30%的利润投入公益基金,反哺社会养老事业,将公益属性融入企业的血液之中。在此机制的推动下,馨敬养老累计投入公益基金超120余万元,撬动政府配套资金20余万元,累计为困难老人减免费用超200余万元,为500余户家庭提供公益养老服务。这一举措,源于三重战略考量:其一,响应国家"第三次分配"号召,通过制度化安排促进财富的合理流动;其二填补政府兜底保障与市场化服务之间的空白区域;其三,重塑行业价值导向,“让从业者有尊严,让老人有体面,让家属能安心”。

肖泽东常以“做人做事要有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市场的思维”来激励团队。他认为,公益并非单纯的慈善捐赠,而是企业将社会资源有效连接,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社会弱势群体,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途径。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协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公益养老实践中,馨敬养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政策衔接不畅、资源连接困难,导致落地执行难成为最大的阻碍。为吸引更多单位、机构和个人参与公益养老,他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公益养老的认知;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并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借助党建引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助力公益养老事业的发展。

未来图景:绘就生命周期健康蓝图

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肖泽东对智慧养老有着清醒认知:"AI不能替代人间温情,但可以筑牢安全防线。"馨敬养老积极探索智慧健康养老的应用,引入智能化设备,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响应,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公司实现了服务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在医院大厅的屏幕上,实时监测着老人的各类健康数据

展望未来,肖泽东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充满信心。他表示,公司将加大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深入探索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和个性化程度。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加精准的健康监测和疾病预测。

站在“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馨敬养老的实践揭示了中国式养老的深层逻辑: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借助市场化手段激活社会力量,让公益情怀转化为可持续的服务能力。正如肖泽东所言:"当我们用医学的严谨做服务,用社工的温暖做运营,用企业的效率做公益,就能在银发浪潮中筑起充满人文关怀的堤坝。"这种探索,不仅是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生动响应,更为新时代公益养老事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本。(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