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举办第三届中国管理学派论坛暨企业儒学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4-15 13:47: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为持续推进中国管理学派建设与企业儒学发展,4月12日,第三届(2025)中国管理学派论坛暨第三届企业儒学学术研讨会在江西财经大学麦庐园校区举行。

大会以“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与企业应用”为主题,由全国企业儒学团体联席会议秘书处、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企业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管理学会共同指导,由江西财经大学主办,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管理思想研究院承办。

本届中国管理学派论坛首次以“两会合一”的形式举办。在前两届中国管理学派论坛的基础上,无论是参会规模还是投稿论文数量都创造了新的记录。来自全国60余家高校、企业、学术期刊、出版社与新闻媒体的专家、嘉宾及师生代表参加大会。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阙善栋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构建中国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是发展中国模式、指导中国实践、提供中国方案的行动指南。江财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与管理研究、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以中国管理思想研究院(一院)、中华管理思想文化园(一园)、中国管理学派论坛(一论坛)、中国管理哲学年鉴(一刊)、中华管理思想文化馆(一馆)、中国管理学派奖(一奖),以及一系列高端平台、一系列实践基地构建起江财中国管理思想的“6+2”工程体系,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教研成果。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对相关知识体系构建的力度,在展现管理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方面发出江财之声。

受中国管理学派论坛发起人、江西省管理学会会长、江西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吴照云教授委托,江西省管理学会副会长张文举代表学会致辞,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学界和企业界应从人文和科技的双重维度回答时代之问,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与企业家深入交流,立足“真问题”、走进“真现场”,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东方与西方的交融碰撞中,激发新的思想火花。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胡海波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管理学派论坛与学院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感谢,并回顾了前两届论坛的盛况与突出成绩。

会议期间,大会还发布了《儒商文化通论》《企业儒学年鉴2024》两部新书;颁发了三项“2024年度企业儒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我校吴照云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获奖。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与胡海波教授分别担任大会报告环节主持人,多位知名学者聚焦中国管理学派的理论与实践前沿作主旨报告。

企业儒学学术研讨会发起人、全国企业儒学团体联席会议秘书长、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长、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黎红雷教授认为企业儒学的话语体系包括导德齐礼的治理观、以义致利的经营观、亲如一家的组织观、身正令行的领导观、举贤使能的用人观、时变和合的战略观、兼善天下的责任观、创业垂统的传承观与敬天法祖爱人的信仰观。

浙江工商大学原校长陈寿灿教授认为阳明心学代表了传统心学理论的最高峰。作为整个心学体系的理论核心,“良知恒照”说既深化了“心即理”的本体论内涵,又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阳明心学为现代社会的伦理重建与管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兼具东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商业文明的“东方商道”。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创始院长苏勇教授以“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项目为基础,推演出创新、责任感、百折不挠、冒险、果断与有担当的企业家精神,并形成了包括自我认知度、集权化程度、地域影响力、情境把握力、公司治理不成熟度、政企关系被动度、毅力、重生能力、分享度与男性文化认可度在内的管理心法。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本色是天下观、民本观、动态观和仁爱观。中国文明所擅长的整体、全局、系统、动态、平衡、前瞻、伦理的思维方式,诸子百家对人性论、人格论、境界论、健康人生论等丰富、全面、深刻的洞见和领会,对“新的管理理论”提供了理念和信仰方面的有力支撑,将对世界管理思想的升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原院长范徵教授提出经历中国阴阳管理大时代、欧洲分工管理大时代、美国科学管理大时代、日本文化管理大时代与智能智慧管理大时代后,天人合一的生态共生管理已成为时代所需。商学院不能仅教授显性知识,更要学习隐性的思维,尤其是超越算法的思维,为管理立心、为经营立命、为中国继绝学、为世界开太平。

《企业家》杂志孙庆生主编指出义利之道是中国管理学的基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利者,义之和也”等义利观论证了中国式管理的基础是做好自己,在吴家账房、徽商舒遵刚、晋商王现等老字号企业的店训家规得到永续传承。因此,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体用,在管理事务中修身,在修身中做管理事务,才是中国式管理的智慧妙用。

本届论坛依托胡海波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研究”,与《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联合举办首届“中国管理学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王方华教授到场致辞。贵州大学副校长潘煜教授担任主持人并做了题为《大模型商业智能计算的发展与挑战》的主题报告,指出大模型在商业应用时面临成本高、人才稀缺、能耗巨大等困境,存在数据驱动、认知驱动和人机协同等发展方向,商业化、轻量化和绿色化是其重要的评价标准;并介绍了脑机协同信息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脑机协同、量子强化学习、情感温度模型等前沿领域的成果。

主题发言环节,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晁罡教授就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构想和尝试进行分析,认为“差序格局”主要影响着中国人的小传统,“天下格局”则主要影响着中国人的大传统,形成了“超家族主义”的企业治理模式,构建出义利相关者的道义场域、德本精益的生产管理新范式、企业书院的教育组织新形态与教子成贤的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和法门。

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贾利军教授以《易经》“道-象-器”框架重构管理知识体系,通过本体价值、情境模式、技术工具的立体互动,构建兼具整体性、动态性与伦理性的认知范式,揭示中国管理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学科从“分科科学”向“文明学科”跃迁,通过范式革命破解现代性困境。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贾旭东教授认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是隐性知识,其知识体系具有“万法归一、法住法位、一法不立、无法不容”的特点,心性修养工夫即禅修是传统文化核心研究方法,研学承传传统文化有“渐修”与“顿修”两条路径,应以“知行并重”的方法和态度平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学习。

论文研讨环节,哈尔滨工程大学黄金枝副教授、浙江大学张应杭教授分别以《修身与治世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营智慧》《论“企业儒学”对儒家心物之辩传统继承创新的路径与意义》为题作了论文汇报,晁罡、贾利军和贾旭东对论文进行学术点评。

为推动管理理论界与实务界对话,本届论坛下设企业家论坛。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常务副秘书长孔众开场致辞,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校长戴黍教授担任主持人。

山西天元集团总经理毛红亮展示了集团在“帮助人成功”精神下的文化落地策略,呈现文化赋能企业的成效。中企思智库企业家理事会主席于彦忠认为企业家是“远征的将军”,具备冒险者、自由者、创新者、组织者四大特质。作为义顺商号第四代传承人,张秉庆以百年发展为例,提炼出“仁义、团结、创新”的企业家法宝。深圳天成集团董事长孙明高以集团制、股份制、合伙制结合的治理结构为例,剖析企业儒学的四层实践。深圳三和国际集团董事长助理徐方方介绍了三和国际的企业书院模式。泰威集团首席信仰官事务主任王一凡以东莞泰威为例,解剖其“造物之前先造人”的儒学应用。嘉兴市新儒商企业创新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旭诚认为应将传统文化全维度导入核心价值与战略思维进行迭代。

东北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胡国栋教授、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院长方军教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建跃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式管理研究中心李志峰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树旺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张增田教授以学术专家的身份与企业家们互动对话。

本届论坛设立了中国管理实践前沿研究、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研究、传统文化与中国管理学、传统文化与企业新实践、中国管理学与案例研究等5个平行论文论坛及1个博士生论坛,由论坛学术委员会遴选了共计58篇论文进行汇报,与会的资深专家、青年学者与企业精英围绕传统文化与管理创新展开深度研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龙江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李平生教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孙新波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郭毅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副院长王鑫副教授和吉林省儒学研究会娄树强副会长担任主持人,7位学术专家与6位学术期刊杂志社编辑分别点评了这些论文。

在《管理学刊》主编张跃胜教授的主持下,《管理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郭恺、《深圳社会科学》常务副主编刘婉华、《珞珈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路小静、《外国经济与管理》编辑部主任宋澄宇、《宏德学刊》编辑部编辑黄少松、《上海管理科学》编辑部主任周朝民、《南开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周轩等齐聚期刊圆桌论坛,就中国管理学与企业儒学方向的学术期刊论文撰写与发表进行了交流讨论。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贺三宝博士主持大会闭幕式,学院副院长胡海胜教授以“论坛有期,思想无界”为题作闭幕小结,黎红雷教授主持了第四届企业儒学学术研讨会会旗交接仪式。

大会期间,与会嘉宾、学者参观了中华管理思想文化园,并沉浸式体验了多个传统文化项目。截至12日晚,共有14000余人次观看了本届论坛的图片直播。

本届中国管理学派论坛是管理理论界、实务界和媒体界对“守正创新”时代命题的一次回答,展现了江财工商管理学院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担当。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定位,践行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的原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添砖加瓦。(李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