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稻虾共舞”激活共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5-04-16 11:04: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翠屏区菜坝镇菜胜村的十亩虾塘已是一片忙碌。虾农们收网、分拣、装车,一只只肥硕的小龙虾在网兜里活蹦乱跳,即将发往沿海城市的餐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软弱涣散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万元;如今,通过党建引领,村集体公司带领村民发展小龙虾产业、盘活闲置资产,带动周边村民人均纯收入提高5000余元,村集体收入从不足10万元到超过30万元,一举摘去“软弱涣散村”的帽子。这片曾经的“沉寂水田”,正跃动着乡村振兴的鲜活脉搏。
破题:从“软弱涣散”到产业兴村
菜胜村作为典型的农业村,受山地地形的制约,几年前集体经济近乎“空壳”,村民多以传统种植为生,青壮年大量外流。如何破题?菜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勇将目光投向村内连片的水田。“菜坝镇早有稻虾共作的成功案例,我们为何不能借鉴?”在区、镇两级的帮助下,他成功引进该镇水库村的虾苗,开启了稻虾养殖之路。
养殖伊始,李勇不懂养殖技术,就邀请水库村区、镇两级的专家前来指导,向他们学习“早虾晚稻”技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销售上,村集体公司与位于宜宾现代城市物流产业园中的水产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打通销售渠道,让他根本不愁销路。养殖的头一年,尽管只有2万元的收入,但李勇和村民都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蜕变: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发展
产业发展的同时,菜胜村村“两委”进一步想起了办法:村中的小学自从撤并后,资产一直闲置,何不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于是,在多方奔走下,菜胜村成功引进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腌腊制品的生产和加工。村集体经济不仅有了收益,公司还会在忙时聘用当地村民前来务工,增加了10户村民的收入。
村上有了看得见的变化,李勇并不满足于此:“现在只是起步阶段,下一步我还将利用学到的技术,在村中进行大力推广,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稻虾养殖的事业中来。”
站在虾塘边,李勇望向远处连片的田垄,仿佛已看到更广阔的“共富图景”。
从“软弱涣散”到“活力迸发”,菜胜村的蜕变印证了“产业兴则乡村兴”的硬道理。在翠屏这片热土上,小龙虾跃动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一个村庄重获新生的希望。
深化:从“挖掘特色”到农旅融合
在菜坝镇,越来越多的产业在党建的引领下,实现了村富民强。该镇通过建立产业链党委,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双千竹橘产业和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镇已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以点带面发展稻虾种养面积达300亩,年产值达240万元,带动周边60余户农民增收3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其次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还有就是拓展销售渠道,拟培育电商书记、营销能人,以电商平台、农超对接等方式,提高稻虾产品的附加值。”菜坝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张洁说。
现在的菜坝镇,正依托现有的3000亩柑橘产业园、1200亩苦竹基地和300亩稻虾共生基地,以水库村为核心,周边四村为环线,打造集采摘体验、观光旅游、休闲餐饮、精品民宿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近郊半小时休闲圈。一幅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杨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