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AI之势 铸硬核之能

发布时间:2025-04-16 14:56: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当前,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风靡政务领域,多地“AI公务员”已承担起智能审批、数据分析等基础工作。面对“数字同事”的挑战与机遇,党员干部既不能故步自封、消极避让,亦不可盲目追捧、过度依赖。唯有以“本领恐慌”的紧迫感提升能力、以“善假于物”的智慧驾驭技术、以“躬耕笃行”的姿态投身实践,方能在人机协同中守牢为民初心,于时代变革中锤炼硬核本领。

以“本领恐慌”破局,锤炼不可替代的“硬核内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AI以秒级速度完成公文核稿、以大数据精准研判民生诉求,干部若仅满足于“盖章签字”“上传下达”,终将被技术浪潮淘汰。“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又要能干会干。”面对“本领恐慌”,党员干部要主动跳出“舒适区”,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读懂“我是谁、为了谁”的初心使命,立足实践需求、锤炼理性判断,在AI信息洪流中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同时,要深耕政策解读,找出来学、静下心悟,将文件语言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话”,在AI提供的标准化答案外注入人文温度,成为“驾驭”数据的“翻译师”,在深学细悟精解中不断淬炼硬核内功。

以“善假于物”赋能,释放创新协同的“倍增效应”。随着DeepSeek的火爆出圈,地方政府纷纷转变观念,积极拥抱“AI业态”,将人工智能嵌入政务服务,通过智能咨询、政策解读、便民热线等功能优化服务效率,深化“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模式改革,赋能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员干部应清楚认识到,AI绝非替代人类的“对手”,而是协同合作的“拍档”,AI长于信息捕捉与数据整合,干部则胜在价值判断与创新突破。当AI完成“信息初筛”,干部需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创变”,在机器绘制的“问题图谱”中锁定关键脉络,在算法生成的“报告清单”中注入本土思考,专注于战略规划和高层次决策,让AI工具与经验智慧碰撞出“1+1>2”的化学反应,以“人机协作”新范式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以“躬耕笃行”立身,书写人民至上的“初心答卷”。“AI+政务”的优势在于其可承接高频重复类事务,如审批核验、咨询应答、常规文书拟写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政务运行效能。但政策落地的精准度、复杂矛盾的化解力、民生诉求的洞察力,始终是机器难以复刻的“人类禀赋”。“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AI接管“指尖上的事务”,党员干部更应走向“脚底下的战场”,主动“向下扎根”,化身“民情收集员”,在数据难以描绘的街头巷尾感知民生冷暖;变身“田野解题者”,在算法无法量化的田间地头破解发展瓶颈。唯有带着一颗真诚为群众服务的心,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从人民群众中吸收改革创新的活力与动力,才能在这场“数智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让“人民至上”的旗帜在AI时代高高飘扬。(玉溪市元江县纪委监委:肖承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