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版“去有风的地方” 这群年轻人用3个月“爆改”乡村
发布时间:2025-04-16 16:19: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近日,在杭州西湖区双浦镇老沙社区,一家摄影基地和花园农场先后开业,吸引了不少扛着相机、衣着精致的年轻人前来打卡。
走进摄影基地,里头大有乾坤,十几个不同风格的摄影场景,从韩国INS风、法式乡村风到美式田园风,移步换景,各有味道。
今年年初,“90后”设计师蒋玲青租下这10亩地,花了3个多月,把原本荒置的养殖场“爆改”成了氛围感满满的“度假村”,也成了社区里的时尚新地标。
5年前,蒋玲青从义乌来到杭州双浦,在外张村靠着钱塘江畔租了一幢白色小楼,打造成摄影基地,主营写真场地置景和拍摄。“平时主要是服装品牌商和网红博主,周末、节假日则多了不少市民游客,多的时候一天有近300人。”蒋玲青把原有基地搬到了老沙社区,面积更大,除了老本行,还增加了花园农场,为客人带去更多体验。
与摄影基地相隔百米就是花园农场,里面种植有蓝莓、番茄、迷迭香等十几种农作物。“双浦就像主城区的后花园,想定位农学旅融合。”蒋玲青说,“五一”假期前,农场还会上线研学游,将开设植物展览、香氛制作、手工陶艺课等,“还准备开设助农直播间,把本地好的农特产品带出去。”
其实,像蒋玲青一样,为乡村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带来了美术馆、微短剧基地等全新业态,重塑乡土空间的同时,也让田野中生长出了诗意。
如在下杨村,一家复古咖啡馆里,“90后”短剧导演柳牧之正忙着为拍摄布景。“大学期间就在剧组打工,有了自己的影视梦,现在想做个‘微短剧手艺人’。”
柳牧之前年来到下杨村,在这家咖啡馆里增加了短剧拍摄业务,“已经拍了20多部微短剧,80%的镜头都在双浦本地完成,这里也成了杭州年轻人喜欢的文化打卡点。”游客多了,村民也欢喜,一开机也要来凑热闹。“忙得时候我会雇佣村民担任小时工。”柳牧之说,他们很骄傲,说自家的家乡现在可时髦了!
更令人惊叹的是,安徽人夏宏飞在周富村的矿山石壁边打造了一个山下美术馆。“起初只是想给自己找油画工作室,但一看见石壁下的这幢建筑,就像把它租下来。”夏宏飞说,画作和艺术装置越摆越多,干脆开成了美术馆,“效果出奇的好,崖壁成了游客争相拍照的打卡点位,周边的草坪可以露营,最近周末都挤满人。”(双浦镇、陆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