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班列:绘就开放发展的“钢铁丝路”
发布时间:2025-04-22 13:48: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一列列满载“中国制造”的中亚班列正以铿锵之姿穿行于山川戈壁,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钢铁驼队”。近日,国铁成都局辖区成都、重庆等地密集开行常态化中亚班列,以“固定时间、固定线路、固定班期”的图定模式,为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写下生动注脚。
破局内陆开放,激活区域经济新引擎。过去,中西部地区受限于地理区位,外向型经济面临物流成本高、运输周期长等瓶颈。如今,常态化中亚班列的密集开行打破了这一困局。以成都首趟图定班列为例,其装载的聚酯切片、家电百货等货物总货值达1400万元,货重超3200吨,全程4853公里仅需10天即可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重庆首发的图定班列更将本地企业出口中亚的运输周期缩短30%,年运输成本节省近400万元。这种“站到站”的直达运输模式,不仅让“内陆”变“前沿”,更通过“物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按下“加速键”。
构筑稳定通道,释放国际贸易新活力。稳定通道是激活贸易潜力的金钥匙,相比传统零散发运的“货等车”模式,图定班列通过提前锁定舱位、优化运输方案,实现了“时效快、成本优、服务稳”的跨境运输保障。成都班列通过“一路绿灯”运输方案将运行时效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重庆班列则以每月2列的固定频次构建起常态化国际物流网络。这种确定性优势,让企业敢于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深化区域合作,谱写互利共赢新篇章。中亚班列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是一条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纽带。从成都开往塔什干的家电百货,到重庆运往中亚的聚酯切片,这些“中国制造”承载着产能合作的诚意;而中亚国家的矿产、农产品也通过返程班列进入中国市场,形成双向互济的贸易循环。数据显示,2024年中亚班列开行1.2万列,发送货物8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这种强劲增长势头正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的鲜活例证。班列所到之处,产业园区拔地而起,文化交融日益密切,奏响了“美美与共”的丝路新乐章。
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今天中亚班列的风笛长鸣,这条横贯欧亚的“钢铁丝路”见证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常态化班列的轰鸣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流效率的提升,更是中西部地区从“跟跑”到“领跑”的开放自信,是中国与共建国家携手绘就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画卷。这条驰而不息的“发展快车道”,必将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强劲动力,让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织出更加绚丽的篇章。(冉成、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