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江湖,天下岳阳

发布时间:2025-04-25 16:07: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千年忧乐话巴陵之五:暮色中的洞庭湖——一位老画家眼中的洞庭夕照

暮色初临时,洞庭湖的水面开始变得绚丽斑斓,仿佛大自然在此刻倾注了所有的温柔与优雅。夕阳像一枚被时间雕琢的琥珀,缓缓落在湖心的褶皱里,将每一道波纹都细细地镀上了一层半透明的金箔。我站在岳阳楼风月无边的牌坊石阶上,目光穿过历史的尘埃,看云层被熔化的霞光穿透,如同古老画卷中的仙境,淬练成絮状的赤铜色,美得让人心醉又心碎。风带着一丝凉意掠过芦苇荡,整片泽滩都在簌簌作响,那是一种自然界的低吟呓语,大地在吞吐着潮湿而又略带鲜味的呼吸,讲述着千百年来不变的故事。

此刻的湖面是双重的镜像,西边是燃烧的火盆,将天际染成一片绚烂的红霞,而东边仍固执地浮着银灰色的晨雾残影,就像是夕阳与黎明之间的一场未了情缘。游船的轮廓在光影交界处漫移,如同时间河流中的一叶扁舟,船夫用竹篙轻轻点破水面,涟漪便绽开无数细碎的夕阳,似乎是大自然不经意间洒落的金粉。一群水鸟在低空中划出优美的抛物线,将暮色抖落成闪烁的点点星星,为这幅画卷添上了点睛之笔。

湖岸的滩涂上,蒹葭已抽出紫红的穗子,在晚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几个赤脚的孩子还在沙滩上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如同雨滴般清脆悦耳,溅起一串水珠,在夕照里凝成短暂的彩虹,那是童年最纯粹的快乐,也是洞庭湖畔最动人的风景。这场景不禁让我想起那位“老病有孤舟”在颠沛流离中,走完凄凉一生的杜老先生。千年前的诗人要是见过这般景象,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否得到慰藉?

当太阳坠至君山轮廓线时,整个天地仿佛被点燃,湖天交界处迸发出惊人的色阶变化。绯红、琥珀、青黛、紫檀,各色光晕在云层裂隙中奔涌交织,如同调色盘上的颜料,那一刻,洞庭湖不再是简单的湖泊,而成为了一口流动的色彩熔炉,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岸君山的灯火次第亮起,暖黄的灯泡像是被暮色催熟的果实,星星点点地坠在芦苇丛与树梢之间,为这幅夜色画卷添上了几分温馨与宁静。一艘装载着集装箱货船,拖着长鸣的汽笛驶过,在湖面犁出一道发光的沟壑,那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见证,也是现代文明在这片古老水域留下的痕迹。

暮色渐浓时,霞晖开始呈现出液态的质感,它们不再是炽热的火焰,而是醇厚的幻像。我蹲在湿滑的青石板上,看着自己的倒影被霞光浸透,整个人都被镀上了一层神秘的金箔,与这片古老的湖泊融为一体。远处的水面上,一群江豚忽上忽下,追逐嬉戏,它们的身影在霞光中若隐若现,像精灵般自由而灵动。一艘艘渔政巡湖船,远远的从它们周边掠过。忽然,从船上传来了一阵嘹亮的歌声:“哟嗬嗬哟……洞庭哟湖上哟,哟荷哟,洞庭湖上啊好风光,八月风吹啊稻花香……”,这歌声是由捕鱼转身为护鱼志愿者的船员唱起的,他们是在回味昔日收网时人欢鱼跳的场景,是在感恩大自然的丰腴馈赠,更是在张扬着护鱼者的欢畅与快乐。

当最后一线日光沉入湖底,洞庭湖骤然切换成水墨的色调,一切繁华与喧嚣都归于平静。紫雾从君山背后漫上来,如同神秘的面纱,将整片水域浸染成沉静的靛蓝,让人不禁沉醉于这份宁静与深远之中。对岸的霓虹灯渐次明亮起来,却再也无法复制方才那浑然天成的霞光色谱,城市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在对比中享受那份湖边的美丽与和谐。

归途经过月山湖畔的渔村,炊烟正从瓦檐间袅袅升起,与夜色交织成一幅温馨的画面。几个“洗脚上岸”的渔家老人坐在湖边的石阶上,一边抽烟一边闲聊,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他们的剪影被烟暮勾勒成古老的岩画,是洞庭湖畔最真实的历史见证者。我忽然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那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些忧思是否也曾被这样的暮色抚慰?千年湖波淘尽了王朝更迭的尘埃,唯有落日与霞晖,仍在每个黄昏准时降临,将时光的褶皱熨成平滑的金色绸缎,让人们在忙碌与浮躁中寻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夜色彻底降临时,湖面已恢复成铅灰色的镜面,反射着星空下的点点星光。我回望岳阳楼的轮廓,它更像一枚沉默的丰碑,坚定地矗立在湖天相接处,将这一泓碧水温柔环抱。暮色中的洞庭湖不再绚烂,却显露出某种深邃的慈悲——它允许所有光与影的戏剧在此上演,又用永恒的静默将一切痕迹温柔抹平。正如那些曾在此停留的诗人、渔民、游客,他们的悲喜最终都沉入湖底,成为滋养水草的淤泥,成为明日朝阳的底色,让这片湖泊永远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洞庭湖将继续用它那宽广的胸怀,包容着每一个生命的故事,让人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苏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