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医协同与政策赋能,探索零售药店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27 15:19:44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零售药店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为充分发挥零售药店的优势资源,加强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协同发展,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近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致道药政川渝医药论坛”在重庆召开。

多位零售药店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就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新的发展机遇、政策影响、处方流转、连锁药店规范化运营与管理、川渝地区药品流通监管政策以及三医协同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重塑药店价值定位,专业化服务成破局关键

“成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突破20%,未来这一群体的健康需求将呈现增长。”四川格瑞人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广同开门见山地指出,这一趋势倒逼药店从“药品销售终端”向“健康服务枢纽”转型。“过去药店是‘等客上门’,现在必须主动介入居民健康管理。”他以成都某社区药店为例,该店通过定期举办高血压、糖尿病健康讲座,联合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免费检测,慢病顾客复购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曾广同强调,“医药学专业化”是核心抓手。“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买药,更是疾病管理、健康咨询等全周期服务。”他提到,格瑞人康要求药师不仅掌握药学知识,还需熟悉基础医学指南。“例如,面对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药师需能结合肝功能指标、饮食结构等因素调整用药建议,甚至推荐辅助性保健食品。”这种服务模式已在部分门店试点,顾客满意度得到提升。

近期,《药品零售监管政策(84号令)》的出台与“清源行动”的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曾广同坦言,政策收紧对中小连锁企业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清源行动’重点打击回流药、电商违规销售等乱象。这警示我们必须严守合规红线。”

为应对监管要求,格瑞人康升级供应链系统,实现全流程追溯码管理。“每一盒药从入库到销售,系统自动关联批号、物流信息,甚至可追溯至生产线操作员。”曾广同认为,数字化不仅是合规工具,更是效率引擎。“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优化了慢病药品库存,实现了周转率时长缩短。”

处方外流与三医协同:机遇背后的能力考验

处方外流被视为零售药店扩容的关键机遇,但曾广同保持审慎乐观:“若医院六七成药品市场流向药店,现有服务能力恐难承接。为此,格瑞人康启动“药师赋能计划”,联合华西医院开展季度轮训,内容涵盖临床指南解读、患者沟通技巧等,要求药师至少掌握5种慢病的全程管理方案,并参与模拟问诊考核。

此外,在“三医协同”框架下,曾广同认为药店应主动融入分级诊疗体系。“我们四家诊所与社区药店形成‘前店后诊’模式,轻症患者可在诊所初诊后,直接凭电子处方到药店购药,全程不超过15分钟。”这一模式不仅缓解了医院压力,还带动药店客单价提升。

他呼吁政策进一步支持跨界合作。“例如,允许药店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患者健康档案,或在医保额度分配上向承接处方的药店倾斜。”此外,他建议川渝两地建立统一的处方流转平台。“目前成都与重庆的电子处方系统尚未互通,若能实现数据互联,川渝药店的协同效应将显著增强。”

未来布局:专业化深耕与数字化突围

面对“健康中国2030”目标,曾广同提出“15分钟健康生活圈”构想。“药店需围绕社区场景,构建‘未病预防-小病解决-慢病管理’全链条服务。”例如,针对年轻家庭,门店增设儿童用药专区,并提供在线儿科医生咨询;针对上班族,推出“亚健康检测包”,包含维生素缺乏筛查、脊柱压力评估等项目。

对于直播带货,他划定明确边界:“药品直播风险高,但器械类产品如血糖仪、制氧机等,可通过科普形式推广。曾广同透露,格瑞人康正研发AI辅助问诊系统。“顾客输入症状后,AI结合本地疾病谱数据生成初步判断,并推荐OTC药品或就医建议。系统还能同步药师端,确保人工复核不缺席。”此外,企业通过AI分析销售数据,动态调整SKU。“例如,流感高发期自动增加抗病毒药物备货,并通过企业微信定向推送预防贴士给易感人群。”

“药店不仅是药品的搬运工,更应是健康的守门人。”曾广同总结道。在政策赋能与市场变革的双重驱动下,零售药店的转型之路或许漫长,但唯有坚守专业、拥抱创新,方能在三医协同的大潮中脱颖而出。随着川渝地区医药监管政策的持续优化与区域协同机制的深化,零售药店行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或将为全国零售药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份宝贵的“西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