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服务“走心”莫“走形”
发布时间:2025-04-28 16:21: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基层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关键抓手之一,是搭建党群连心桥、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纽带,更是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实践平台。
党员志愿服务犹如一面明镜,清晰映照出党员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更是一把精准标尺,丈量着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与工作质效效。开展好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必须以“奉献、互助、关爱、共赢”为核心主线,既要注重形式创新,更要牢牢聚焦群众需求,让志愿服务真正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金钥匙”,成为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闪亮品牌。
转变思想观念,让志愿服务扎根基层“接地气”。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唯有扭转思维,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才能真正扎根基层。志愿服务不能局限于“我想提供什么服务”的单向供给,而应主动倾听群众声音,深入一线开展走访调研,将思维转变为“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双向互动。党员干部需主动下沉,走进阡陌纵横的田间地头,深入熙熙攘攘的社区楼栋,在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诉求、了解群众疾苦中,把志愿服务从“走过场”转变为“办实事”,真正做到扎根基层、温暖民心。
丰富活动内容,让志愿服务多元创新“有亮点”。创新是志愿服务永葆活力的源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应立足本部门单位职能特色,结合党员干部专业特长,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普法宣传服务队”“医疗救助服务队”等专业化团队,在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民生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从“单一化”走向“专业化”,从“零散式”迈向“体系化”。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力量为支撑,让党员志愿服务既有亮眼的外在形式,更有扎实的服务内涵,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畅通沟通渠道,让志愿服务精准对接“有温度”。畅通的沟通渠道是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村(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深化“双帮带”“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等工作机制,将志愿服务意见建议征集融入“院落议事会”“乡土人才参事会”等基层治理场景,广泛收集群众心声。同时,依托党群企服务中心的资源整合优势,创新建立党员志愿服务“三张清单”机制,通过联点单位“晒单”展示服务资源、村(社区)党组织“点单”反馈群众需求、党(工)委“派单”精准调配资源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志愿服务活动供需的精准匹配,让群众在每一次服务中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供稿:滨州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 王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