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川:“苦涩弃株”变“富民金叶” 本土茶种蹚出产业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29 09:56: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4月27日,暮春时节,青川县曲河乡翠雲家庭农场(以下简称“翠雲农场”)的茶园里,一垄垄青川大叶种茶树在云雾中舒展身姿,肥壮的新芽在枝头攒动,叶片油亮厚实,在春日阳光下泛着翡翠般的光泽。

李光兵正在茶园察看青川大叶种茶树长势

作为乔木型茶树,青川大叶种茶树植株高大、主干粗壮,枝桠舒展,抗寒抗旱能力强,亩产鲜叶是本地老品种的8到10倍。谁能想到,它曾因传统绿茶工艺局限陷入困境:肥大的叶片所蕴含的茶多酚,因无法转化,制成的绿茶苦涩难耐,一度被农户无奈砍除改种玉米。

2012年,翠雲农场李光兵抱着“盘活老祖宗留下的资源”的想法,将鲜叶送检,意外发现其水浸出物含量达49%,氨基酸含量也不低,这些正是制作优质红茶的“黄金指标”。

“就像找到了被尘土覆盖的珍珠,我们决定试试红茶工艺。”李光兵回忆起来,仍觉欣喜不已。

李光兵正在炒制红茶

此后四年,在青川县农业农村局牵线搭桥的专家指导下,团队反复试验萎凋、发酵参数,终于在2018年攻克关键技术——茶多酚转化为茶黄素的比例大幅提升,制成的红茶汤色金黄透亮,蜜香浓郁,滋味醇厚,一经推出便惊艳市场。技术成熟后,曲河乡新建村18户村民在李光兵带动下重拾大叶种种植,26亩荒山重新种满了曾被遗弃的茶树。

“这叶子个头大、好采摘,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800多元,一年下来收入三四万元。”村民贾清华背着竹篓穿行茶垄,指尖熟练地摘下一芽一叶,“现在政府补贴茶苗、教技术,茶商抢着收,我们越种越有盼头。”

在农场的制茶车间,萎凋槽上的鲜叶散发着青草香,发酵后的茶坯乌润发亮。“经检测,我们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比普通红茶高30%,检测为顶级红茶原料的标准。”李光兵表示,大叶种叶片厚实、内含物质丰富,适合全品类加工,现在正在研发黑茶、白茶,计划3年内将低产茶园改种大叶种,同时申请品种权保护和地理标志商标。

从无人问津的“苦涩弃株”蝶变为茶商争抢的“富民金叶”,青川大叶种的蜕变,是本土资源与现代技术碰撞的成果,更是山区县域依托特色资源创新发展的缩影。(唐釦、李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