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批评自省之光照亮年轻干部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4-30 09:42: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法宝,如高悬明镜,为年轻干部照亮前行之路。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年轻干部更需紧握这一利器,于批评浪潮中检视自我、坚定信心、实现突破,在基层实践里破浪奋进,锤炼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铁肩膀。
让“批评之声”常萦耳畔,化“畏难包袱”为“破茧勇气”。部分年轻干部初入基层,面对千头万绪工作,常感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他们格外在意工作中的失误,一旦受到批评,便如“惊弓之鸟”般张皇失措。久而久之,容易被“怕批评”的消极情绪裹挟,被“怕出错”的无形枷锁桎梏,不敢请教、不敢尝试,工作时变得顾虑重重、瞻前顾后,干事创业的锐气在一次次退缩中悄然消磨。事实上,批评并非否定,而是成长的催化剂。年轻干部当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将批评转化为心理建设的基石,卸下“怕出错”的包袱,把每一次试错当作锤炼本领的宝贵契机,在“敢闯敢试”的实践中,实现从“水土不服”到“扎根生长”的精彩蜕变,化批评为破茧成蝶的强劲助力。
以“自省之镜”照鉴初心,转“舒适温床”为“奋进阶梯”。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昔日的工作“挑战区”悄然演变为年轻干部的“舒适区”与“温柔乡”。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部分年轻干部耽于老经验、老办法,工作时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温水煮青蛙”中逐步丧失突破的勇气与创新的意识,使基层工作沦为机械乏味的“流水线作业”。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舒适区看似安逸,实则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更是切断与群众紧密联系的“分离器”。年轻干部要时刻警惕“舒适区”陷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自省为灯,刺破舒适区的迷雾,以批评为引,主动跳出“舒适圈”,秉持精益求精、雕琢细节的务实精神和不断突破、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于每一件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中,磨砺突破自我的能力;在持续的自我革新中,跨越成长的层层阶梯。
用“批评之浪”常涤心灵,融“琐碎诉求”为“民生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然而,部分年轻干部却把群众的“诉求期待”看作“老调重弹”,将群众的“意见建议”视为“迂腐之言”,未能深入挖掘这些诉求背后隐藏的民生痛点。他们不曾意识到,每一件看似“鸡毛蒜皮”的琐事,都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每一句看似随意的“指点”,都饱含着群众对工作改进的真诚期待。年轻干部当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把批评之声当作倾听民意的“灵敏触角”,从细微之处敏锐洞察群众的真实需求,将“琐碎诉求”精心编织成服务群众的“连心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在解决问题中厚植为民情怀,让民生答卷写满群众的幸福笑容。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修课”,更是砥砺初心的“磨刀石”。唯有让“批评之声”催人奋进,以“自省之镜”常照自身,用“批评之浪”优化服务,年轻干部才能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中永葆政治本色,在时代的大考中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富宁县纪委监委特约网评员:谭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