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方式 让基层干部“廉动力”满格
发布时间:2025-05-06 14:27: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基层干部是党和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但“蝇贪蚁腐”问题却可能让这“一公里”蒙尘。要让基层干部“不想腐、不敢腐”,光靠“莫伸手”的提醒可不够,需构建常态化、系统化、精准化的教育体系,让廉政教育从文件走向文化,从说教走向入心,让“不想腐”的自觉真正扎根心间。
以案为鉴,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些基层干部身处熟人社会,面对小恩小惠、人情往来,极易陷入吃点拿点不算腐败的错误认知中。廉政教育必须直击思想病灶,将党章党规、纪法条文转化为“乡土话”,用“土味方言”拆解贪腐套路,将违法犯罪行为翻译成普通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让“身边案”成为“长鸣钟”,用“大道理”连通“小心思”。唯有持续注入理想信念的“清醒剂”,才能破除“看客心态”,让干部在公与私、义与利的抉择中始终站稳立场。
分类施教,织密制度约束“防护网”。廉政教育要想入心,先得“对号入座”,若搞“大水漫灌”,难免沦为“耳朵过瘾,心里没戏”的尴尬境地。需按岗位风险定制“营养套餐”:给新任干部上“廉政第一课”,给权力运行中重点岗位搞“嵌入式教育”,给走村串户的基层干部配上“廉洁护甲”,给家属亲人讲透“一人腐败,全家遭殃”的严重危害,让每个干部都拿到专属“防腐蚀攻略”,当干部时刻明白何事可为、何事不能为时,“伸手必被捉”的敬畏感自然转化为行动自觉。
创新传播,激活文化浸润“软实力”。廉洁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基因。要创新传播方式,例如,让村口大喇叭变身“纪法电台”,用“土味短剧”演绎清风正气,让廉政教育有烟火气,才能润物无声。同时,要善于挖掘本土清廉元素,将家风家训、村规民约与廉政教育有机融合,打破“台上念、台下听”的陈旧模式,让清风正气渗透进祠堂礼堂、田间地头,使纪律教育既有乡土味,又有时代感,当廉洁文化从“文件里”走到“生活中”,便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以廉为荣的价值共识。
基层干部廉政教育不是“贴标语”“喊口号”,而是要强化以教育唤醒初心、以制度筑牢防线、以文化涵养生态,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在心中自设“警戒线”、行动自划“隔离带”,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必将绘就更绚丽的“清廉底色”。(广南县纪委监委:陆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