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花期:雷湘玉十一载育人长卷中的温暖与坚守
发布时间:2025-05-06 14:54: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深夜的教学楼走廊里,手电筒光束在水泥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怀孕八个月的教师扶着栏杆,一步一停地攀向四楼宿舍,查寝的脚步声惊起几只夜栖的麻雀。这是2016年马头桥镇中心小学最寻常的夜晚,也是雷湘玉教育生涯中镌刻着苔花般坚韧的注脚——当城市霓虹渐次熄灭,乡村教师正以微光照亮留守儿童的年岁。十一年间,从英语课堂到语文讲台,从锦西中学的初啼到芙蓉学校的绽放,这位80后教师用静默的坚守,书写着"静待花开"的教育史诗。
一、春风化雨:用生命温度书写乡村教育诗篇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梧桐叶影里,曾走出无数奔赴世界的青年,雷湘玉却选择将根扎进乡土。2014年那个蝉鸣聒噪的九月,初登锦西中学讲台的她尚不知晓,命运早已将她的教育人生与"守护者"的使命紧密编织。当城市中学的紫藤还未爬满窗棂,2016年的岗位调动便将她推向更深的乡土——马头桥镇中心小学的寄宿班里,68%的留守儿童仰望着这位"城市来的老师"。孕期的特殊身份非但没有成为退却的理由,反而催生出惊人的能量。查寝簿上密密麻麻的标注,记录着这个准妈妈教师不为人知的温柔:给高烧的玲子敷冷毛巾至凌晨,为想家的强子读整夜的童话,甚至挺着孕肚背崴脚的男孩穿越半里泥路求医。同事至今记得那个暴雨夜:雷湘玉裹着宽大的雨衣,在宿舍楼间蹒跚移动,手电光晕里翻飞的雨丝,织就成乡村教育者特有的生命经纬。"这些孩子的童年不该只有月光,还要有掌心的温度。"2021年转岗芙蓉学校时,她留给马头桥的,不仅是镇统考十连冠的奇迹,更有一整代学生关于"雷妈妈"的温暖记忆。
二、破冰者手记:在教育的冻土上栽种春天
教育叙事从不回避暗礁。当"雷老虎"的纸条从作业本中飘落时,这个素以耐心著称的教师第一次感受到职业信仰的震颤。留守儿童小嘉像只受伤的幼兽,用嘶吼对抗世界,用眼泪淹没理性。那场作业本摔落的课堂冲突,让雷湘玉在教师日志里写下:"教育者的光,是否照不进某些角落?"转机始于某个晨读时刻。当小嘉的手犹犹豫豫举到半空,雷湘玉捕捉到了那截欲藏还露的指尖。"请小嘉同学为我们朗读!"刻意提高的声调里,男孩错愕的眼神撞上教师含笑的眸子。随着结结巴巴的诵读声,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是精心设计的"破冰仪式"。此后三个月,2110班的晨会多出个"夸夸环节",小嘉作业本上的红勾日渐稠密。直到运动会那天,这个曾把"滚"字挂在嘴边的少年,如离弦之箭逆转接力赛局,在欢呼声中被高高抛起时,雷湘玉才惊觉:最顽强的种子,往往裹着最坚硬的壳。
三、跨界生长:在教育的原野上嫁接彩虹
在芙蓉学校的教研档案里,雷湘玉的成长轨迹犹如不断裂变的细胞。《湘鲁版小学英语口袋书》尚带着油墨香,她的身影已出现在《幼学琼林》编委会;当同行热议"翻转课堂"时,她已将《火烧云之云端妙想》的录像课送上省级领奖台。这种永不停歇的跨界探索,在"太空种子种植实践"中达到巅峰——孩子们记录种子的生长日记,竟与《流浪地球》的科幻想象碰撞出县级一等奖的火花。她的课堂总是充满魔法:英语课变成《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实景剧场,语文课延伸出"神话故事创编大赛",就连安全教育课件《守护青春的我们》,都因引入AI交互技术令评委耳目一新。这种创新基因孕育出累累硕果:指导学生斩获省级征文、科技竞赛奖项;开发的多门示范课成为区域教学样板;三度摘得湖南省集体备课大赛奖项的勋章,静静述说着"学科带头人"的含金量。
四、静水流深:十一载耕耘的教育哲思
翻开雷湘玉的荣誉簿,从"马头桥镇优秀班主任"到"县级骨干教师",从"法治宣传先进工作者"到"路组长制先进个人",每个称号都是时光雕刻的印记。但更珍贵的,是那些未被量化的教育现场:疫情期间社区值守时仍在线批改的作文,留守儿童相册里逐年增多的笑脸,《班级情绪晴雨表》上日渐平缓的曲线。"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她常引用叶圣陶的箴言解释自己的"慢哲学"。这种理念让她的班级连续三年包揽"书香班级""最美班级"称号,让曾经的问题少年成长为得力班干,更让农村孩子在省级舞台自信绽放。当同行请教管理秘诀时,她指着教室窗台的绿萝微笑:"你看这些向着光生长的枝叶,不就是教育最好的隐喻?"
暮春的芙蓉校园里,雷湘玉带着学生观察新发的嫩芽。孩子们蹲在花坛边,用她教的"五感写作法"记录植物拔节的声音。晨光中,那些曾被贴上"留守""叛逆"标签的种子,正在教育的沃土里悄然蜕变。十一年光阴流转,当初那个在查寝路上小心翼翼护着孕肚的年轻教师,已成长为县域教育的拓路者。而她始终相信,最动人的花期,永远在下一个春天——因为教育者的使命,本就是成为延续光明的火种。(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