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厨房智慧”
发布时间:2025-05-07 13:31: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铁锅经年累月不洗,锅底便会积起顽固的油垢;油瓶日复一日不擦,瓶身就会覆满黏腻的油污。“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这句谚语凝聚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处世智慧,更应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修身律己的箴言。
火候之中见真章。自古以来,厨师烹饪讲究文火慢炖,过急则焦糊,过缓则夹生。为官从政亦是如此,面对诱惑时同样需要这样的分寸感。北宋年间,包拯在开封府任上,面对皇亲国戚的威逼利诱,始终将“铁面无私”的匾额高悬公堂,这份定力源于对法度的敬畏。就像掌勺者必须精准把控火候,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时也要拿捏分寸,既不能让公权力因私欲膨胀而“过火”,也不能让原则底线因利益诱惑而“夹生”。现实中,不少违纪违法案例都发生在“八小时之外”的日常交往中,这些看似平常的时刻,恰恰是最考验定力的关键时刻。
细微之处见真性。油污虽微,积久必染;贪念若纵,终成大患。多少落马官员在忏悔书中写道:“最初收礼时只当是人情往来,就像沾了点油星,没想到最终深陷泥淖。”这种由小及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温水煮蛙”的生动写照。党员干部应当像茶人秉持“精行俭德”的操守,在权力运用时保持清醒,在面对诱惑时守住底线,让“油污”止步于纪律红线之前。
本真之中见品格。真正的廉洁不在表面文章,而在内心坚守。明代清官海瑞,一生清廉自持,去世时仅余白银二十两,连丧葬费都不够,却留下了“海青天”的美名。这种品格如同灶台上的明火,看似平常却最见真章。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像老厨师对待灶火一样,始终保持政治定力这个“火候”;要像巧妇打理厨房一样,时时勤拂拭自己的思想“灶台”。只有保持本真本色,才能像灶火般纯粹明亮,在平凡中见伟大,在坚守中显担当。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员干部当以灶台边的智慧为鉴,既要做好政治“掌勺人”,精准把握公私界限;又要当好心灵“清洁工”,守护精神家园的纯净。只有将党纪国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清廉答卷。正如《准则》所强调的“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这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和精神追求。(富宁县纪委监委: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