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未来科创基因:一场科技启蒙首都实践如何为科教兴国战略注入“少年动能”
发布时间:2025-05-08 16:29: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5月2日,在“十四五”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叠加发力的关键阶段,由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科教工程公益项目联合主办的“科学少年童绘友好”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实验室青少年科创活动在中关村SOHO大厦海淀儿童友好科学空间成功举行。
活动依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资源,联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项目及中关村科技企业,以沉浸式科技实践为核心,吸引了三十余名青少年及家长、专家学者参与,共同见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社会化培育路径的新探索,为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提供可复制的城市样本。
锚定“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儿童友好型科学空间新生态
在智能机械狗DIY课程中,青少年通过自主编程实现机器人避障、语音交互等功能,直观理解人工智能底层逻辑。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会员赵鹏举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人工智能与机械控制原理,激发青少年对前沿科技的兴趣。随后的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在导师指导下动手DIY机械狗小桌宠、扫地机器人及瓦力机器人,亲身体验“从图纸到产品”的创造过程。参与家庭纷纷表示,活动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摸的成果,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政企社协同破题:让“高冷”科技资源“零门槛”触达青少年
活动现场,“少年科学社”揭牌仪式成为焦点。该社由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实验室与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科教工程公益项目联合发起,旨在打造青少年科技实践的长效平台。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实验室副主任宋涛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校企联动,为青少年提供可持续的科创资源,让科学探索从单次活动延伸为终身兴趣。”
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科教工程以公益力量打通资源壁垒:一方面,联合北京央小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神气兜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将企业级机器人套件简化为适龄教具;另一方面,通过“少年科学社”和中国儿童友好网线上平台建立科学家导师库,实现“一次活动、终身服务”。科教工程项目主任章文涛强调,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供血、社会组织织网的协同模式,为破解科教资源分布不均提供了新思路,与‘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教育公平观深度契合。未来将依托“科教工程进校园”计划,推动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向更多地区辐射。
从“活动”到“生态”:儿童友好理念如何重塑未来城市创新基座
活动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大家围绕科技教育政策、跨学科视角探讨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以儿童友好理念重构科技教育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活动同步发布《儿童友好型科学空间建设倡议》,提出“一公里科创服务圈”概念,计划三年内在社区、学校建成100个微型科学空间。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正高级教师、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组成员郑剑春表示:“当城市将儿童视为平等的科技创新参与者,而非被动受教者时,我们才能真正激活‘科教育人—人才反哺—城市跃迁’的良性循环。”
科技向善,公益助力教育公平
科学素养培育关乎国家战略竞争力。“科学少年童绘友好”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让青少年触摸前沿科技,更在于以儿童友好理念重构社会资源分配逻辑——当一座城市愿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金种子”浇灌少年的好奇心,当科技企业甘将商业级产品转化为普惠教具,当国际组织主动对接少年与全球议题,这便是对“把科技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最生动的注解。“童心探科技,妙手创未来”,这场融合科技、教育与公益的实践,不仅为青少年播撒了创新的种子,更展现了社会各界协同育人的责任担当。科创教育不是孤立的课堂实验,而是一场需要全社会躬身入局的系统性工程。随着“少年科学社”平台的深化运营,科技教育的星星之火,必将点亮更多孩子的未来之路。(供稿单位: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