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赋能中医药,新征程铸就产业辉煌
发布时间:2025-05-13 09:27: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记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童巧珍
在国家全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童巧珍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标杆人物。作为湖南省政协委员、国家乡村振兴局中药材产业顾问组专家、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食用百合龙山综合试验站站长,她带领团队扎根一线,以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引擎,把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在构建中医药标准化体系进程中,她勇挑重担,在推动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贡献着卓越力量,为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实施与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童巧珍教授作为政协委员参加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深耕科研一线,夯实中医药标准化基础
中医药承载着千年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种植技术缺乏规范、产品开发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童巧珍教授受国家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的感召,毅然投身于中药材栽培及中药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良种选育研究领域。
湖南,这片自然条件优越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如白术、百合、玉竹、杜仲等40余种道地药材在国内外都颇具影响力。然而,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却受种植技术落后、良种繁育滞后等因素制约。童巧珍教授带领团队扎根,针对大宗道地药材百合、白术、山银花、枳壳等开展全方位研究。
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是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基石。团队对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进行细致甄别,以百合研究为例,他们对卷丹百合、龙牙百合、兰州百合、金百合等进行精确鉴定与分类,并建立了百合中药材特征图谱鉴别技术。这项技术就像为百合药材打造的专属“身份证”,使市场流通和临床应用中的百合品质得以精准保障。
良种选育是提升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团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筛选优良品种,培育出更适应本地生长环境、有效成分含量高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中药材良种。这些良种在推广种植后,显著提高了药材产量和质量,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
在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方面,团队深入研究中药材的化学成分,探索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例如,通过对鲜百合贮藏影响因素的研究,制定了鲜百合仓储养护标准操作规程,规范了仓储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包装等关键环节,有效延长了鲜百合的保质期,减少了因贮藏不当造成的损失,保障了市场上鲜百合的品质稳定。
此外,团队联合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岗,在怀化试验站开展不同田间管理百合质量评价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种植模式、施肥方式、病虫害防治方法对百合质量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田间管理标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数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医药学科的学术内涵,更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产业攻坚:以标准化引领中医药产业升级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童巧珍教授坚信,标准化是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才能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种植模式创新上,童巧珍教授依托龙山县果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山县恒健百合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百合水旱轮作、生态有机肥等种植模式研究。水旱轮作模式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生态有机肥的使用,既能为百合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又能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了百合的绿色、有机品质。这些创新种植模式为中药材的可持续种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推广标准化种植方面,童巧珍教授团队积极行动。在平江县南江桥镇推广白术生态种植500亩,在浏阳市沙市镇推广百合种植550亩,在溆浦县推广黄精林下生态种植500亩,在湖南怀化沅陵县推广种植金银花、山银花300余亩。在推广过程中,团队为农户提供从选种、种植、田间管理到采收的全程技术指导,确保标准化种植技术得到有效实施。通过标准化种植,这些地区的中药材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产业效益日益凸显。
童巧珍团队成员及在读研究生(左六)
在标准制定与审评工作中,童巧珍教授带领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2024年,团队开展了湖南省中药材标准修订工作及湖南省地方标准的申报。作为《35种湖南道地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首批8项团体标准的评审专家,童巧珍教授深知明确中医药标准内容、准入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这些标准涵盖了中药材的种子种苗标准、种植过程标准、采收加工标准到产品质量标准等各个环节,对规范中医药技术和服务,健全湖南中医药标准体系,助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身为湖南省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童巧珍教授积极参政议政,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她深入调研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个人提案涵盖中医药康养产业规划、医保政策支持、道地药材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关于推进湖南省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得到了省卫健委的办理答复,所提建议进一步落实,彰显了政协委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担当。她通过提案建议、实地调研、专题讲座和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为中医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助力乡村振兴,共享标准化成果惠及民生
中医药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童巧珍教授作为国家乡村振兴局中药材产业顾问组专家、湖南省“三区”科技人才、湖南省科技特派员,深知科研成果转化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团队中的7位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深入各地药材实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服务。他们为湖南省政府办公厅驻沅陵扶贫办怀化沅陵麻溪铺镇马家村进行中药材种植及产业规划和技术指导,帮助当地确定适合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溆浦县龙潭镇和黄茅园镇,为玉竹、山银花等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在炎陵县青石冈林场、鹿原镇,为黄精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及培训;为平江县天药堂中医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金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枳壳、白术种植的技术指导及产业规划;为安化县湖南银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化中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黄精中药材种植及技术指导;还为东安县大庙口镇、益阳市赫山区九二五种植合作社、新疆南疆阿拉尔市等地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及产业规划。通过这些技术服务,及时解决了药农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了他们的利益,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在湖南怀化沅陵县,童巧珍教授指导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乡村振兴队建立了山银花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共推广种植金银花/山银花300余亩,并建立了石菖蒲规范化种植基地,推广种植200余亩。这些规范化种植基地成为了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样板,通过示范引领,周边农户纷纷学习标准化种植技术,提升了当地整体的种植水平。同时,团队还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与药企、电商平台合作,将优质的中药材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人才培养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童巧珍教授带领团队到基地举办业务培训20余期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册,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在田间地头,专家们为农户现场答疑解惑,传授科学种植、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知识。这种“零距离”的服务模式,让农户们能够直接学到实用的技术,提高了他们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当平江县遭遇严重汛情,当地中药材基地出现根腐病、褐斑病、锈病等病害时,童巧珍教授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研讨灾情,并亲赴现场开展渍涝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指导,为中药材种植户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充分展现了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展望未来,共谱中医药发展新篇
童巧珍教授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树立了榜样。她的科研成果、产业推动举措和乡村振兴实践,为中医药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和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相信在童巧珍教授等一批科研工作者的引领下深挖中医药宝库,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健康福祉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