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一果”引爆庐山西海业态经济发展双引擎
发布时间:2025-05-14 13:53: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放一湖鱼,条条肥鲜,餐饮业无鱼不欢。
栽一园果,枝枝挂红,乡村游不摘徒游。
江西庐山西海有“中国最美的湖光山色”,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在规划总面积495平方公里的“国家著名重点AAAAA级风景名胜区”,西海人如何引爆业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新引擎?
水中藏“宝”,岸上种“金”。借山水优势,开拓生态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奔特色、低碳乡村振兴之路。
好水出好鱼、生态渔业前景广阔
幕阜、九岭山脉环抱的庐山西海,胸怀30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8000多座大小岛屿坠落湖面,如诗如画。这里有国家一级空气、一级水质。湖上泛舟,鱼游浅底,没有一位游客能忍住惊叹,“清波透彻,美得让人快要窒息”。
来西海,必吃西海鱼。而西海鱼之所以肉质淳嫩、口感鲜美,主要是人放天养、自然生长,全年不投放任何饲料。纯净无污染的水源里,限量捕捞的成鱼肥健味正。
庐山西海柘林镇,有很多家当地村民开的餐馆,家家主打菜都是西海鱼,烧的、炖的、煎炒的,怎么好吃怎么做。没有一手做鱼的好手艺,厨师别想在西海待。易家河村一家民宿老板说,“没有鱼,我的饭店开不下去。”
“人放天养以浮游生物、藻类、枯枝落叶为食的滤食性、草食性青、草、鲢、鳙的四大家鱼,能净化水质,保护水域环境。”庐山西海管委会编制生态渔业持续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大水面养殖,在部分库湾栏建经营性休闲垂钓点。既养护了渔业生态,又实现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好水出好鱼,碧波万顷的西海盛产一种水族珍品--银鱼。这种又称玻璃鱼的亚咸水鱼类对水质和环境变化敏感且反应迅速,种群消长快,西海水恰好适应银鱼生存。
“今年2月份,我们向湖区投放10亿粒银鱼卵,4月份又投放1亿尾银鱼苗。”庐山西海柘林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炜介绍,“今年8月份试捕捞,预计产量100吨,收益500万。两年后,计划捕捞1000吨。”
这家庐山西海管委会直属的国有企业主要经营水产养殖、渔业捕捞、水产品零售、休闲观光垂钓、食品生产、食品互联网销售等业务。西海盛产银鱼、鳜鱼、鳡鱼、棍子鱼等118种淡水鱼类,让公司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好地栽好果、乡村振兴文旅发力
暮春醉五月,徐风撩人心。徜徉巾口乡幸福西海产业园,漫山的桃树上挂满翠绿的嫩桃,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是水蜜桃,月底能成熟,预计每棵树上能采摘鲜桃30斤。”巾口乡农旅有限公司职工方恒民说,“按照往年的市场行情,今年第一批水蜜桃产值能超过10万元。”
2020年7月,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投资2亿元开发的两个项目,其中就包括整合土地资源,兴建5200亩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打造庐山西海巾口景区“四季花果飘香、游客流连忘返”旅游大本营,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园内的果园种有桃、梨、柑、橙、柚等5大类20多个品种的果树,机耕道和游步道蜿蜒在果树丛间,可赏景、采摘、农耕体验,2022年获评江西省3A乡村旅游点。
值得一提的是,幸福产业园采用“1+2+4+5+8979”(即1家公司+2个基地+4个结合+5个合作社+8979名股民)运营模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园以来,吸纳周边农户、脱贫户及“三类人群”进园务工就业千余人次,提供稳定就业岗位64个,满足巾口乡150余户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家门口就业需求。
既注重生态,又植入业态。庐山西海还以产业园为中心,对周边7个自然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把水塘改造成特色休闲垂钓基地,把旧房升级为特色民宿,打造覆盖各个年龄阶层的乡村养生度假游、健康运动游和研学团建游,拓宽了村民创业增收渠道。
巾口幸福西海产业园四季花果飘香,各类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与隔湖相望的柘林镇互应共铸“北橙南橘”的特色产业品牌,跻身庐山西海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为环庐山西海大旅游圈建设注入了乡村振兴新动力。(周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