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发电产业 创新人才聘约机制 激活高质量发展“双引擎”
发布时间:2025-05-15 15:10: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检修分场詹国强,本月消除重大缺陷4项。”“运行分场王昭昭本月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项,并已实施。”“热控分场姚川完成技改4项。”2025年5月,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发电产业(以下简称:发电产业)的人才工作小结中,2025年聘约的24名专业技术及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业绩跃然纸上。
人才,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根本支撑。近年来,发电产业锚定"人才强企"战略目标,创新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技能人员聘约制度,以"滚动式选聘"为核心,建立"基层举贤+党委把关+绩效评定"的滚动式选聘机制,打破传统晋升壁垒,为一线员工开辟"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精准选贤任能,构建滚动式人才选拔新机制
“李义红在担任程控班班长期间,主导完成了‘#3锅炉磨煤机C气力输渣PLC顺序控制技改’等10余项技改工作,表现很突出,经分场党支部讨论决定,建议申报2025年度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热控分场负责人刘小江在碰头会上说。为给一线技术骨干和年轻人提供机会、创造平台,同时让人才培养工作“活起来”,成为一项助力企业发展的长效性机制,发电产业打破传统论资排辈的桎梏,建立以工作实际业绩为导向的动态选拔机制,每年年初由各分场依据员工年度安全履职、技术创新、项目攻关等12项量化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对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创新潜质、团队贡献进行立体化考评,按照人才选拔比例选拔出优秀人才向产业党委推荐。产业党委再对推荐人的工作业绩和技术水平进行回访论证,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聘约比例最终确定聘约人员。聘约采取一年一次综合考评的方式,对已聘约人员进行业绩评定,及时淘汰业绩不达标人员,选拔突出代表充实人才库。聘约机制实施以来,先后有像化学值班员贾元涛一样在一线摸爬滚打的技术尖兵71人通过"赛马机制"脱颖而出,先后聘约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员,郭春城等业绩突出人员则连续三年连续聘约,肩负起技术攻关、团队带教的特殊使命。
动态监督赋能,打造全周期成长培育生态链
发电产业构建"目标牵引-过程管控-即时激励"的闭环管理体系,让聘约人员既感受压力更充满动力。每位受聘人员需围绕"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设备可靠性攻关、提质增效技改推进、星级三无标准化班组建设"四大维度,制定个人年度目标责任书。并建立"月度亮绩、季度阶段性考核、年度综合考评"的跟踪机制,由产业党委牵头、综合部组织、基层支部监督,每月深入一线跟踪聘约人员目标进度。设置专项激励机制,同步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按照初级、中级、高级技能等级分别给予200-600元/月的专项补贴,当月兑现80%以保持激励时效性,剩余20%作为"绩效保证金"与年度考核深度绑定。这种"动态评定+即时奖励+风险共担"的模式,既让聘约人员在日常工作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也让已聘约人员积极主动学习、思考,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严考厚励并举,释放人才价值创造乘数效应
年终考核既是检验聘约成效的"试金石",更是激发人才潜能的“助推器”。发电产业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的考核委员会,对照年度目标责任书逐项验收,采用“个人自评+部门考评+产业各部门综合评审”的立体化评价体系,重点考核聘约人员年度工作业绩、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技术创新、攻坚克难、培训带徒等方面的成效等硬指标。对考核优秀者实行"三优先"政策——优先续聘、优先晋级、优先推荐晋升管理岗位。检修分场青年技术骨干刘壮壮正是凭借高超的焊接技术,在产业6台机组抢修、检修任务中先后解决了“给水泵抽芯包”、“660兆瓦特殊材质炉管焊接”等多项技术难题,为产业焊接作业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更荣膺"兵团高技能人才""兵团劳动模范"双项殊荣。制度实施以来,受聘人员累计攻克“660MW#3炉省煤器技改”等20余项技术难题,年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刘壮壮们”正在生产一线崭露头角,用实干诠释着“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的人才生态,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发电产业通过构建"选拔-培养-激励"的全链条人才管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仅打通了生产现场到荣誉殿堂的成长通道,更探索出一条传统电力企业人才价值转化的新路径。聘约人员中已有10余人走上技术管理岗位,不仅破解了传统电力企业人才断层难题,更打造出知识与技能双轮驱动的发展新范式,释放出强大的人才红利。产业将持续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让更多怀抱匠心的一线技术骨干绽放光彩,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培育更多技术中坚力量。(张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