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工经历初砺人生
发布时间:2025-05-23 10:23: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上世纪90年代,在我的家乡,农村人是一年四季忙到头,无暇顾及外出的,秋收后,少数人才会在家的附近打点短工。那年,我读完高中,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未来的路如何走,让我忧心忡忡。思忖良久,觉得自己刚出校门,没有一技之长,一时半会儿估计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倒不如先干临时小工吧。
念头一上来,我就打定主意了。堂哥在市区建筑工地干大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缠上堂哥跟着去了,不知是工地正缺人,还是堂哥人缘好,没等我们说明来意,工头就爽快地答应了,且特意安排我跟着堂哥打下手,负责拌灰、挑灰和抛砖。就这样,我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因为是第一次打工,我满心想着好好表现自己,于是拼着一股子蛮劲死命干。按照堂哥的悉心指点,我将水泥、细沙和水按比例均匀搅拌成灰,装入灰桶后,提着或挑着,快速地递给他;根据堂哥砌墙走向,我在地面灵活变换站位,精准地将砖块抛给在二楼或三楼竹架上忙碌的他,几番折腾下来,不知不觉间,竟也跟上了堂哥的节奏。
我就这样来回不停地奔忙,不是在帮运材料,就是在铲锹拌灰,再不然就是在弯腰抛砖。毕竟是实打实的体力活啊,而且又是头一回干,收工时,我累得腰酸背痛,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早已留下一层盐碱,手指也磨得疼痛难忍,整个人仿佛散了架似的。
晚间,我满身是汗、浑身是泥,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母亲看见了,不由心疼得眼眶泛红,还偷偷背过身去揩眼泪。见此情景,我又强打起精神,装出男子汉的样子,安慰她道:“妈,没事的,多干些日子,我就习惯了。”父亲在一旁声音低沉却满含力量地说:“既然干了,就得吃苦,可不能眼高手低,要用心把活干好。”我知道,对于劳作了一辈子的父亲来说,小工这点活或许不算什么,可对于在这之前,一直捧着书本的我来讲,这苦实在是一时难以吃得下去呀。但面对现实,我心里清楚,读书的机会已经错过,当下只有硬着头皮把眼前的事情干好,再多的苦,也只能默默地承受了。
后来个把月,我咬着牙坚持着,堂哥和其他工友也友好地鼓励我,我逐渐适应下来,亦觉得轻快了不少。突然有一天,大家正在闲聊,工头却把我拉到一旁说:“小伙子,没看出来,干活这么卖力,但不是我嫌弃你,你可不能长期在这干啊,看你读过书,人又年轻,有机会还是要去追求更好的发展的。”
工头的话警醒了我,我领会他这番好意。那一刻,我在心底反复问自己:“现在干小工,以后最多干个大工,或者做个小包工头,难道我就这样顺意而平淡地生活下去吗?”“书虽读得不好,也不能早早地荒废自己啊!”
最终,我听从工头的话,辞去了工地上的活,并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干出点名堂。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转业后,在地方单位工作,虽说没有取得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但对我一个农村孩子而言,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也着实不易了。
一路走来,我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在我迷茫和无助的时候,会不由自主想起干小工那段时间的点点滴滴。现在看来,当初的那份苦和痛对我是最好的磨砺,亲人和他人的善意是最好的激励,给了我战胜一切的胆量和勇气。我一直坚信,在前行的道路上,只要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总会自然而然遇到那个引导我和点醒我的人。我还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要向前看,自己一定能干出个样子来,爱拼才会赢嘛。(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