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评估论》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太原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25-06-11 09:55: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2025年6月8日下午,《司法评估论》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隆重举行。法学界、司法实务界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3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司法评估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该书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张保生教授任首席专家承担的《司法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研究成果。

法律出版社社务委员、法治与经济分社社长沈小英首先作了《浅谈<司法评估论>出版价值》的发言,她指出,《司法评估论》一书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司法评估理论与实践的专著,它立足中国司法改革实践,从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视角,构建了完整的司法评估体系,填补了国内学术空白,有利于推动司法科学化进程,能够为法学研究、司法实践及公共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借鉴。

首席专家张保生教授在《司法评估必须尊重司法规律》的发言中指出,司法规律是司法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司法评估是对司法制度、司法运作、司法主体和司法文化的综合评估。他从司法权力的被动性、独立性和中立性,与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密切相关的无罪推定、不得自证其罪和质证权,以及司法运作中的证据裁判、正当程序、控辩平等,司法的及时性、终局性和可错性,体现司法主体性的审判中心、法律推理和职业保障,司法文化方面的公开性、接受性和恢复性,解析了司法评估必须尊重18个司法规律。

本书作者之一王晨辰博士在《司法评估的典型模式与体系建构》的发言中指出,司法评估的三种典型模式是:程序性模式、管制型模式、管理型模式。它们各有侧重,各国可根据自己的司法制度采行不同的模式。无论采行何种评估模式,构建一套成熟且完善的评估体系始终最为关键,而评估体系建构包括评估主体、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法三大方面。

本书作者之一王殿玺副教授在题为《司法评估的方法论逻辑与实证检视》的发言中认为,从应然角度,司法评估属于实证主义范式,是理论演绎、检验和理论归纳相结合的科学过程;从实然视角,当前司法评估实践存在整体结构效度不高、个别调查问题信度较低、评估方法适用不合理以及忽视评估结果的检验和应用等问题。

本书作者之一马国洋博士在题为《司法评估的元评估方法》的发言中指出,司法评估的元评估是对于司法评估的再评估,即对评估的理论反思与超越,它是一种高阶评估,包括次级评估、三级评估等。其内容包括评估目标、评估设计、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元评估对于判断司法评估的质量,提高司法评估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司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崔永东教授、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韩旭教授、山东大学讲席教授谢鹏程、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王平教授、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俊伟教授等专家学者,在对《司法评估论》一书出版表示热烈祝贺的同时,对本书的理论创新性(为科学评价司法质量提供了一种全新范式)、实践指导性(为司法改革提供了一个“工具箱”)、跨学科融合(量化评估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元评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从经验判断向科学化、标准化转型)以及本土化探索(立足于中国司法语境、提出中国司法评估模型、构建中国司法评估话语体系)等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对进一步发展司法评估理论和改进中国司法评估工作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赠书仪式,与会专家围绕司法评估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热烈研讨。

附录

《司法评估论》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司法评估的理论与方法”(批准号:17ZDA129)最终研究成果。该重大项目由张中、施鹏鹏、吴洪淇、褚福民、王晨辰等学者组成课题组,张保生教授担任项目首席专家。

本书广泛整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构建了系统化的司法评估框架。作者团队以“中国司法文明指数”为司法评估样本,在全国三十余个省市开展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了我国司法文明的区域发展动态;同时,整合域外司法评估实践考察成果,提供了比较法视角参考。本书为司法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南,兼具学术深度与实务指导价值。(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司法评估论》研究课题组:王殿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