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减质 深耕育新苗——如东县苴镇福亮小学“双减”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6-17 10:36: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双减”政策如春风化雨,为基础教育带来全新气象。如东县苴镇福亮小学积极响应号召,以“减负不减质,深耕育新苗”为行动纲领,创新为笔、实践为墨,从课堂改革、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劳动教育等多方面精准发力,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探索出一条具有乡土特色的教育创新之路,在教育的画卷上勾勒出提质增效的生动图景。
构建高效课堂:四步教学,匠心育才
走进福亮小学的课堂,传统填鸭式教学已悄然退场。学校创新推行智合课堂模式,形成“情境导入——小组探究——成果分享——总结提升”四步教学法。如在《解锁非连文本中的旅游攻略密码》一课中,教师以毕业去南京旅行为情境,紧扣非连文本教学。先通过假期规划的调查数据引出非连文本概念,点明制作旅游攻略的学习任务;再借助视频引导学生明确阅读非连文本要先看标题;随后设置出发准备、绘制路线、定制讲解三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掌握圈画关键信息、图文结合分析、按需取舍整合信息的方法;最后总结阅读策略,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旅行,完成攻略制作与讲解词撰写,实现知识向生活实践的迁移。为保障小组合作效果,学校建立“组长轮换制”和“积分奖励机制”,每周评选“最佳合作小组”,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过去的60%提高到90%以上,让高效课堂点燃学生求知欲的火花。
科学作业管理:告别题海,精准提质
“今天的作业是观察家里的蔬菜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这样充满趣味的作业,如今在福亮小学十分常见。过去,机械重复的题海作业如同沉重的枷锁。为打破这一困境,学校积极转变思路,让趣味作业成为教育新风景,并建立了“三级作业体系”,将作业分为基础巩固(必做)、能力提升(选做)、实践拓展(自主)三类。为确保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各学科组每周开展作业研讨活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特色作业。数学作业可能是帮家长计算农作物产量,语文作业则可能是采访长辈,记录一段乡村故事。英语学科则布置“用英语介绍家乡特产”的任务,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获得成就感。从“量的堆砌”到“质的跃升”,科学作业管理的实践让校园焕发新的生机。
创新课后服务:多彩社团,点亮成长
让多彩社团成为福亮小学最亮丽的名片,不仅减轻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后时光中展示才能,成就梦想。每到课后服务时间,校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打破传统课后服务模式,精心筹划,科学组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基础+特色”课后服务课程。在基础服务时段,老师们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难点进行分层辅导。特色课程方面,学校充分挖掘资源,开设排球、足球、啦啦操、乐器、合唱、书画、剪纸等课程。此外,学校还建立“社团成果展示周”,通过举办绘画展览、文艺汇演、劳动成果展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当夕阳的余晖洒进校园,教室里便开启了答疑解惑的温馨时刻。美术教室里,是一片充满创意与想象的天地。音乐教室里,悠扬的歌声和悦耳的乐器声此起彼伏。操场上,体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社团活动已成为点亮学生成长之路的璀璨星光。
沉浸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行润心
在福亮小学的校园里,劳动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一场浸润心灵的成长之旅,让孩子们在躬身实践中增长智慧、锤炼品格,在汗水的浇灌下绽放生命的光彩。走进孩子们的“责任田”,便能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孩子们化身勤劳的小园丁,在老师的指导下翻土、播种、浇水,细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期待它们茁壮成长。劳动教育不仅在实践基地开展,还融入学科教学:科学课上研究农作物生长规律、语文课上撰写劳动日记、美术课上描绘劳动场景……学校还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设置剥豆子、钉纽扣、扫地等比赛项目。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们既掌握了劳动技能,又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变得更懂事、更勤快了。这些浸润着汗水与欢笑的成长经历,终将成为孩子们人生路上最珍贵的财富,助力他们在未来的征途中行稳致远。
课堂的提质、作业的优化、课后服务的创新、劳动教育的深耕……每一步探索都凝聚着广大教师的智慧与情怀。“双减”政策自实施以来,福亮小学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在如东县级学科竞赛、艺术展演、劳动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校长高文俊表示,福亮小学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将笃定前行,让乡村教育既有“乡土味”,又有“时代感”,为每一株“新苗”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如东县苴镇福亮小学、图文/高文俊、丁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