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竹之精神 锤炼干部品格
发布时间:2025-06-23 13:09: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竹之气节,宁折不弯;竹之风骨,艰苦耐寒;竹之文韵,解民之盼。古往今来,竹一直是文人笔下的永恒意象,承载着东方美学的精神内核。有人绣竹于袖口,以喻两袖清风;有人绘竹于衣裳,以彰坚韧挺拔;有人印竹于手帕,以传赠人余香。这一片片摇曳的竹影,不仅是艺术的图腾,更应成为新时代干部修身立业的精神标杆。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新。”竹子不因风霜的侵凌而变色、仍保持其亭亭直节。这启示我们,工作纵有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也决不可动“歪心思”、走“捷径”、搞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须如翠竹般,始终对党忠诚、为政以直。尤其身处资金、项目、人事等关键岗位的同志们,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与“友好交流”时,务必守住本心,以竹为师,保持廉洁清正,敢于在诱惑的泥沼中孑然独立。唯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丝不苟秉公办事,方能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远离“围猎”陷阱。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在潍县知县任上,以竹喻民,将百姓疾苦视为心头大事。群众身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琐碎,却一头连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一头系着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作为人民的干部,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更知群众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面对群众诉求,必须旗帜鲜明地摒弃“踢皮球”“一刀切”“打太极”“磨洋工”等官僚陋习与失职行为,而应以郑板桥先生为师,把群众的事当做是自己的事,时刻将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认真尽职履责,身体力行,确保群众交办的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利民的事更利民,便民的事更便民,惠民的事更惠民,做到“民之所盼,我必念之;民之所忧,我必行之。”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竹子不畏严寒,于凛冽深冬破土而出,竹竿坚韧挺拔,笑傲风雪终成冬日亮色。这种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基层干部最生动的写照。正所谓“人在事上磨,事在干中成”,青竹若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哪来绕梁听雪敲竹声,人若不经历一番细琢磨,哪来玉琢终成器。基层的磨砺不但能彰显年轻干部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底色,更能检验干事创业的成色,基层工作艰苦、事情繁琐、任务重大,肩负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担,年轻干部要学习竹笋攻坚克难、破土拔节的精神,敢于在难事上挺身而出、在急事上主动担当、在险事上冲锋在前。唯有如此,才能练就担当责任的铁肩膀、硬脊梁和真本事。
竹之精神,既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新时代干部的精神养分。当每一位干部都能以竹为范,在风霜考验中坚守气节、在服务人民中奉献赤诚、在扎根基层中砥砺成长,定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好干部。(文山州麻栗坡县纪委监委下金厂乡:吴新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