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高铁织锦绣,山门向外开

发布时间:2025-06-25 11:45: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6月18日,“发现最美铁路·阅黔常秀美风光”网络宣传活动走进渝厦高铁黔常段的龙山北站,由中央及省市媒体、网络达人组成的“发现团”,从这里启程,探寻这条串联湘鄂渝三省的铁路如何重塑边区发展格局。

激昂的鼓点骤然在龙山北站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响起,身着土家族盛装的表演者翩然而出,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摆手舞的韵律瞬间点燃了现场。这座以“孔道驿站,土风苗韵”为设计灵魂的车站,已成为古老土苗文化拥抱现代速度的生动窗口,也是武陵山区发展新篇章的强劲脉搏。

钢铁动脉畅通,民生福祉跃升新阶。2019年12月26日,黔常铁路的汽笛声划破了渝鄂湘交界地带无铁路的历史。龙山北站的设立,彻底重构了区域时空版图。长沙至龙山的车程由漫长7小时锐减至不足3小时,龙山县由此深度融入“长沙3小时旅游圈”。尤为可贵的是,高铁助力实现“龙凤同城”梦想:仅一水之隔的湖北来凤县,与龙山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不过三公里,铁路真正将地理相邻转化为发展相依。飞驰的列车承载着山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天堑变通途,使闭塞成过往。当“来凤藤茶”“来凤姜”等特色农产品乘着高铁跨越山海销往全国,钢铁轨道便化作了山乡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

文化根脉焕新,文旅融合绽放异彩。龙山北站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座流动的立体文化展馆。其建筑巧妙融合土家吊脚楼意象与西兰卡普织锦纹样,使古老智慧与现代美学浑然一体。候车大厅内,每逢节假日的“非遗快闪”活动,让匆匆旅程浸润浓郁民族风情。当土家织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代娥在苗儿滩镇的织机上挑针引线,这门曾深藏武陵云雾的“中国四大名锦”技艺,已从传统被面拓展至披肩、围巾乃至时尚挎包。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轻设计师纷至沓来,将土家纹样融入现代时装,使传统“活”在当下。土家织锦的经纬在传承与创新中延展,摆手舞的鼓点与现代高铁的节奏同频共振——龙山北站成为非遗拥抱时代的璀璨舞台。

发展动能澎湃,区域振兴气象万千。高铁破壁,直接引爆了武陵山区文旅产业的蓬勃活力。龙山县文旅数据耀眼夺目:2024年接待游客652.91万人次,游客总花费65.77亿元,较高铁开通前的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17.32%和28.23%。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里耶古城、乌龙山地质公园等瑰宝,因滚滚客流重焕新生,龙山县由此成功创建多个高等级景区,更荣膺“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百强县”。邻县来凤同样共享高铁红利,依托仙佛寺、杨梅古寨等资源及红色文化底蕴,2024年接待游客480.06万人次。这条“文旅之路、红色之路、致富之路、协作之路”,为武陵山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能。

龙山北站浸润的“土风苗韵”,不仅彰显文化自信,更是区域驶向富裕、联通世界的强力引擎。高铁贯通缩短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拉近了城乡发展差距,打通了精神共富的通道。当织锦的斑斓色彩与钢轨的银亮光泽在新时代交相辉映,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美美与共的和谐图景于此壮阔铺展。这流动的风景线,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将武陵山区的振兴凯歌传向远方。(文:朱志清、唐思贤、图:李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