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当以“扁担精神”挑起为民重担
发布时间:2025-06-25 11:45: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扁担不过三尺三,却能扛千斤、行万里;基层党员干部身躯虽小,却能担千钧、系万家。这朴素而深刻的比喻,道尽了基层党员干部与一根小小扁担的神似之处。扁担,是农耕文明的象征,是力量的传递者,更是坚韧与担当的化身。新时代新征程上,基层党员干部尤需赓续弘扬历久弥新的“扁担精神”,方能挑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千钧重担,系牢与千家万户的血肉联系。
扁担精神首在“承重”。三尺扁担,看似单薄,却能将千斤重物稳稳扛起,靠的是其内在的坚韧与平衡。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是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矛盾化解“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每一项任务都重若千钧。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在基层,民生福祉的保障在基层,风险挑战的应对也在基层。党员干部身处其中,就要像扁担一样,练就一副“铁肩膀”。这副肩膀,要扛得住乡村振兴路上产业发展的压力,在田间地头寻找发展良方;要顶得住基层治理中矛盾交织的挑战,用耐心和智慧解开群众心结;更要担得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把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落到实处。通过扛稳扛实这些关乎千家万户冷暖的“硬担子”,基层党员干部的“铁肩膀”才能在实践中千锤百炼,也唯有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基层实践中真正“立得住”“压不垮”。
扁担精神贵在“韧性”。扁担行万里,靠的不是一时的蛮力,而是百折不挠的韧劲。它经得起长途跋涉的颠簸,耐得住风吹日晒的磨砺。基层工作往往琐碎、具体、反复性强,有时甚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压力常似“千斤重担压于肩头”。面对繁重任务和可能遇到的误解、挫折、困难,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扁担般的韧性。这种韧性,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力,在困境中不退缩、不气馁,始终保持昂扬斗志;是“水滴石穿”的持久力,对认准的目标、有益于群众的事,久久为功,一抓到底;更是“以柔克刚”的智慧,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中找到平衡,善于运用群众语言、群众方法解决问题,在曲折中坚定前行。有了这份韧性,才能在服务群众的万里征途上“行得稳”“走得远”。
扁担精神重在“联接”。扁担的两端,一头担起的是沉甸甸的使命,一头托起的是万千百姓的期盼。这根不起眼的木杆,正是无声却最坚韧的桥梁,将责任与民心紧紧相连。基层党员干部正是这嵌入党和政府与亿万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要担好此责,就必须要像扁担深深嵌入肩头一样,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用脚步丈量民情,感知民生冷暖;用真情倾听民意,畅通诉求表达;用行动纾解民忧,破解急难愁盼,始终将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以心换心、倾力而为,在排忧解难中践行为民初心,在党和人民之间筑牢“连得紧”“系得牢”的血肉纽带。
“肩头千钧重,心中万家暖。”新时代的基层天地无比广阔,责任也无比重大。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当以“扁担精神”自勉自励,甘当为民服务的“挑山工”,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挑起发展稳定的重任,以赤子之心系牢万家灯火的期盼,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时代答卷,让“扁担精神”在服务人民、奉献基层的火热实践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文山州麻栗坡县纪委监委:韦尚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