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趟(金华—巴希—巴库)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开行
发布时间:2025-06-25 20:14: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6月18日,一趟货运班列从浙江金华鸣笛启程。在班列抵达土库曼斯坦土库曼巴希港后,集装箱货物将通过海运的方式跨越里海,最终抵达阿塞拜疆巴库。该线路是浙江中欧班列的第26条物流新通道,其开行标志着中欧班列(金华—巴希—巴库)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在浙首发。
多式联运创新突破地理屏障,重构国际物流范式。该班列首创的跨里海“铁海铁”运输模式,在土库曼斯坦巴希港完成陆运转海运的关键切换,最终抵达阿塞拜疆巴库。这种运输方式的组合创新,成功克服里海天然地理分割带来的物流梗阻。通过阿拉木图、塔什干等中亚核心节点的多点衔接,形成覆盖中亚五国、外高加索地区的网格化运输网络。巴希港作为里海南岸新兴深水港,为大宗商品转运提供了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
战略通道贯通欧亚腹地,提升区域经济协同能力。班列路径的延伸突破,实质是打通了连接中亚能源走廊与黑海经济圈的战略通道。阿什哈巴德作为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枢纽,巴库作为阿塞拜疆石油工业中心,两大资源重镇通过该线路与我国制造业集群形成要素互补。这种通道价值的叠加效应,使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等浙中制造能够以更低成本进入东欧市场,而里海沿岸的石油装备、化工产品也可反向输往长三角地区,形成双向贯通的产业循环。
数字丝路赋能贸易畅通,催化区域合作新模式。该班列搭载的智能关务系统,实现了“一次申报、全域通关”的数字化突破。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的跨境贸易信息平台,使货物在口岸的查验效率提升,报关单证传输时间压缩。新线路开通后,面向阿塞拜疆的订单逐日增加,这种创新实践正在重塑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形态,使传统大宗贸易向小批量、高频次、定制化的数字贸易升级。更深层次看,运输通道的智慧化转型,为构建中国—中亚自贸区、深化产能合作提供了数字基础设施支撑。
这趟班列的汽笛声,奏响的不仅是钢铁驼队的新征程,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物流体系创新的时代强音。从地理屏障的突破到数字丝路的构建,从要素流动的加速到合作模式的革新,这条跨里海通道正在书写陆海联运的新范式。随着更多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手段的注入,这条新动脉将持续释放联通效应,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点,推动我国与欧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共筑繁荣之路。(武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