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消费套路多 小心行事不踩坑

发布时间:2025-06-30 10:45: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如今,预付式消费是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费模式,但随之而来的,“霸王条款”、卷款跑路、收款不退等消费乱象层出不穷。近日,长乐法院成功调解一起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本案中,陈女士为其儿子支付费用共计人民币1.8万元,报名参加某机构体能拓展课程。在儿子完成40课时学习后,陈女士提出解除合同并退还剩余费用的诉求,但遭遇经营者设置退费障碍。培训机构称合同写明“退费按原价扣款”,陈女士则要求按照优惠套餐单价标准扣款。因双方对课时费用计算标准无法达成一致,陈女士遂诉至长乐法院。

长乐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应返还金额的认定问题。该培训机构为招揽顾客推出的优惠套餐(买100节送50节),陈女士购买了100节正课,花费1.8万元,则该课程实际单价应为180元/节(1.8万÷100节课)。而该培训机构主张原价应以300元/节计算,却未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其使用格式合同与陈女士签约,未对“原价扣款”条款作必要解释说明,故该合同属于“霸王条款”,该条款因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而无效。因此,该培训机构应退还陈女士10800元(1.8万元-180元/节×40节)。最终,经法官耐心释法说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培训机构退还陈女士10800元了结本案纠纷。

法官说法:2025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根据该解释,因消费者原因退款,按打折前的价格计算已兑付商品或服务的价款,经营者应向消费者返还预付款本金扣减已兑付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款后的余额。本案中,陈女士因自身原因与该培训机构协商退课,双方的服务合同即时解除。作为培训机构,应该依法向消费者返还余额,如按照“原价扣款”条款计算金额,应尽到必要提示说明义务。作为消费者,应注意保留合同文件(纸质或电子版)、缴费记录(如发票、转账凭证)、课程表截图、票据、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以便在维权时有效使用。(长乐区人民法院:陈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