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蔓耗:三链织锦绣 绽放双生花

发布时间:2025-06-30 16:06: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红河谷多民族交融的热土上,个旧市蔓耗镇立足“党建引领强根基、活态传承注动能、产业融合促共富”三条主线,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初步融合。为边疆民族地区探索一条“技艺守护财富、文化传承凝聚人心”的团结振兴路径。

党建引领强根基,织密非遗保护“组织网”。三级联动建机制,筑牢传承根基。蔓耗镇建立三级责任体系,包括镇党委统筹、村级党组织实施、党员群众参与。镇党委将非遗保护纳入发展规划,六村委会书记精通民族语言,创新“双语宣讲+田间课堂”模式。依托马堵山法治凉亭、小蔓堤廉洁文化墙,开展“同心学榜样”“板凳故事会”等活动,将民族团结融入非遗保护,提升群众对非遗传承的认同与责任。

活态传承育匠心,焕发民族文化“生命力”。凭借彝族三弦演奏、壮族灰水粽制作技艺的2位市级非遗传承人,以及新增的彝族(濮拉)刺绣、傣族(傣尤)刺绣等4项市级非遗传统技艺,精心策划了创意花灯展览、热闹的泼水节、美食云集的市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龙舞九天”“壮家花灯节”和“蔓耗美好生活季”等民族文化活动展现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成功吸引了近万名游客。进一步提高了蔓耗镇的知名度。村民们踊跃参与文化传承与旅游服务,成功转型为文化的传播者与经济受益者。

产业融合拓新路,激活共同富裕“新引擎”。文旅部门携手推出‘跟着非遗去旅行’实景体验,串联起众多非遗美食点,让探寻非遗美食成为文旅融合的新风尚。创新性地融合了‘非遗+音乐节’的模式,‘百年渡口’音乐节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周边农户本地特色产品的销售。通过合并邻村资源,整合了零散的小块土地,并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辣椒种植的示范基地,同时创建了芒果产业的示范区,突破了联村经济瓶颈,增强发展协同效应,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

通过党建引领织密组织网络、活态传承激活文化基因、产业融合释放经济价值,实现了各族群众在传承文化中增进认同,在共享发展中凝聚合力。未来,蔓耗镇将深化三条主线融合,强化党组织在非遗保护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创新路径,培育非遗领域的党员干部,深入挖掘非遗项目,培养传承人,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文化演出,搭建线上非遗展示平台,进一步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拓展“非遗+”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促进“三链”交织,绽放团结振兴双生花。(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蔓耗镇:余小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