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三下乡”:火焰点燃热情,为240名学生开启奇妙化学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03 09:36: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7月1日,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侗乡语桥·化材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中学打造沉浸式科学体验。
科学的热情,为当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前期,志愿服务队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团队12名成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多次召开筹备会议,针对乡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求,反复打磨实验方案。我们不仅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更要考虑如何将复杂的化学原理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的直观现象。
经过专业论证和反复测试,最终确定了“白昼流星”“火山喷发”“掌中火焰”三个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实验项目。志愿者们还特别准备了实验材料、安全护具和实验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组织240名学生在操场整齐就座。曹靖供图
多彩实验:让化学知识“活”起来
落日的余晖下,240名学生在操场整齐就座,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随着第一个实验“白昼流星”的开启,一场奇妙的化学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在志愿者同学的示范下,碱性溶液中的酚酞试剂瞬间绽放出鲜艳的红色,随即又渐渐褪去,仿佛一场转瞬即逝的流星雨。当加入硫酸铜后,蓝色的絮状沉淀开始形成了。台下的同学们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紧接着,“火山喷发”实验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当小苏打与醋酸相遇,红色的泡沫如火山熔岩般从模型火山口喷涌而出,引起阵阵惊呼。“这些材料在厨房是不是都能找到?”主持人适时提问,引发热烈讨论。通过志愿者的引导,同学们很快将日常生活中的蒸馒头、清洁水垢等现象与化学反应联系起来。
最令人期待的“掌中火焰”实验压轴登场。志愿者同学先将手掌浸湿,随后点燃了掌心的丁烷气体,一团火焰瞬间升腾而起,又在眨眼间熄灭。“哇!”全场爆发出惊叹声。通过讲解丁烷快速燃烧与水的隔热原理,同学们理解了“点火不伤手”的奥秘,纷纷提出各种假设性问题,课堂讨论气氛异常热烈。
深度互动:点燃科学探索热情
“老师,我能试试吗?”在互动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最终有多名幸运儿获得了亲手操作的机会。在志愿者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完成实验步骤,成功观察到预期的化学现象。
“原来化学这么神奇!”学生在完成“白昼流星”实验后兴奋地说。许多同学围着志愿者追问各种问题,从实验细节延伸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据统计,本次活动共收集到学生提问及反馈56条,内容涵盖实验原理、学科发展、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志愿者们一一耐心解答。
教育意义:播撒科学种子
“这样的科普活动对乡村学生尤为重要。”牙屯堡中学化学教师评价道,“孩子们平时接触实验的机会有限,今天亲眼见证这些奇妙现象,对他们理解课本知识有很大帮助。”
图为活动结束与学生合拍。李宇旋供图
展望未来:持续助力乡村教育
夕阳西下,活动圆满结束。但科学的种子已然播撒,在240名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正如一位学生在反馈表中写道:“今天我才发现,科学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充满奇迹的世界。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做这样的科学探索者。”
这场别开生面的化学科普活动,不仅为乡村学子打开了科学的大门,更展现了高校青年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教育帮扶将持续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更多孩子实现科学梦想。(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田源、曹靖、陆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