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发力”激活人才队伍“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5-07-07 14:25: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才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职能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健全“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让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但对照新时代人才工作新要求,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有的地区引才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政策宣传热热闹闹,实际落地冷冷清清。有的单位对人才培养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体系,认为培养人才投入大、见效慢,不如直接引进“现成”人才,使得“本土青苗”难以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单位人才在使用中存在“人岗不适”“大材小用”等现象,论资排辈严重,年轻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积极性备受打击。有的地区薪资福利缺乏竞争力,职业发展通道狭窄,人文关怀不到位,使得人才“身在曹营心在汉”,选择“另谋高就”。
要靶向发力悉心引才。“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树立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大人才观”,既要大力招引乡土能人、青年才俊等“生力军”,也要热忱延揽大国工匠、战略科学家等“领头羊”。通过举办企业高峰论坛、创新创业大赛拓宽人才来源渠道,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提供人才生活便利,以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让人才“有枝可依、有巢可居”,加速形成“近悦远来、万方辐辏”良好局面。
要精准滴灌优化育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深耕人才发展土壤,充分运用本地高校、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构建“教育—实践—就业”一体化人才培育链条,筑牢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根基。立足岗位特性与现实需求,秉持“因需育才、按需施教”理念,针对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分层分类抓好教育培训,琢玉成器、磨杵成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要知人善任科学用才。“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切实把好用人关,坚持程序正义、标准统一、过程公开,多为人才“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论功行赏”制度,让各类人才在实战比拼中淬炼本领,在创新突破中开拓新局,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更加开放包容,全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环境,提供“凭本事说话”的广阔空间和“靠本事吃饭”的良好机遇,引导更多拔尖人才走上时代大舞台。
要多元服务暖心留才。“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出台集成度高、含金量足、竞争力强的人才政策及配套措施,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健全人才对接机制、搭建人才互动平台。把人才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从衣食住行等细微之处入手,解决人才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看病就诊等问题,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与优秀人才“交朋友”“传经验”“结对子”,让“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施展抱负,让“勤劳聪慧”的致富能手崭露头角,让“敢闯敢干”的有为青年成就梦想,助力人才与国家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张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