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解题”到“人生解题” ——记邵阳市北塔区芙蓉学校孙黎25年的“破题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07 14:40: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代数公式与青春困惑交织的课堂上,在几何图形与成长轨迹重叠的时光里,邵阳市北塔区芙蓉学校初中部的孙黎老师,以25年的坚守与智慧,将“解题”的艺术从课本延伸至人生,引领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更在人生的征途上破浪前行。她让每个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坐标系”中,找到了发光的支点,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一、数学课堂变身“游戏副本”:公式定理在“升级”中绽放魅力

“今日主线任务:攻克‘一次函数图像变换’!基础练习达成‘青铜级成就’,拓展挑战冲击‘王者段位’!”在孙黎老师的数学课上,黑板右上角永远贴着一张“学习闯关进度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每一环节都被精心设计成“游戏关卡”。作业全对,奖励“暴击伤害”;一题多解,解锁“隐藏技能”;小组讨论,则是“组队刷怪”的盛宴。她自制“数学能量卡”,集齐10颗“智慧星”,即可兑换“免作业券”或“讲台小讲师”的荣耀。

“从前觉得数学如天书,如今每解一题,都似打赢一场BOSS战。”曾对数学望而生畏的小林,如今已成为班级“闯关达人”。孙黎老师将游戏化思维融入教学,讲题时化身为“错题诊疗室”的医师,精准剖析每一个错误;复习课则设计成“知识密室大冒险”,让学生在探索中巩固知识;公式记忆也被编成朗朗上口的“通关口诀”,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25年来,她所带班级的数学平均分始终名列前茅,无数学生从“畏数学如虎”到主动组建“数学社团”,在“玩中学”中找到了学科的自信与乐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华丽转身。

二、周记本里的“心灵密语”:一页纸承载少年的心事与梦想

“老师,我不敢告诉爸妈,这次月考又没考好……”内向女生小雨在周记中颤抖着写下焦虑。孙黎老师当晚便用红笔在文末回复:“课间我们去操场走走,聊聊错题背后的‘小陷阱’?”次日,她当着小雨的面,将涉及隐私的那页周记撕碎,投入垃圾桶:“你的秘密,只属于我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解题’。”

这样的“纸上对话”,孙黎老师已坚持了25年。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整齐码放着几十本贴着学生化名标签的周记本。对内向的孩子,她以“树洞式回复”引导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被倾听与理解;对调皮的学生,她用“任务式互动”激发责任感,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会担当。遇到家庭矛盾或心理困惑,她会悄悄预约学生到“心灵小屋”,用正念冥想帮助他们放松身心,找到内心的平静。毕业生小哲至今铭记,那些被撕掉的周记纸,成了他与老师之间最坚固的信任纽带,见证了彼此成长的足迹。

三、让每个孩子都站上“舞台中央”:集体微光中点亮自信之光

“全班50人,必须人人有角色!”每次班级文艺汇演前,孙黎老师都会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参演方案。内向的孩子负责幕后道具,发挥他们的细心与耐心;好动的孩子担任舞台监督,展现他们的活力与责任心;就连最害羞的女生也被安排了“诗歌朗诵领读+手势舞”的复合角色,让她们在舞台上绽放光彩。2024年经典诵读比赛,她指导的《中华少年》让全班50个孩子都闪耀在舞台上,共同演绎了青春的华章。

“毕业后才懂,老师给的不是舞台,而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勇气。”如今已是校田径队主力的小宇,曾是班级里的“违纪专业户”。孙黎老师发现他跑步爆发力强,便主动联系体育老师,让他尝试田径训练。此后,她每天陪小宇加训,在周记里写下鼓励的话语:“今天你起跑时的眼神,像极了攻克数学压轴题的样子!”最终,小宇和另一名“问题学生”双双通过体育特长考入重点高中。他们感激地说:“孙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们知道,人生不止一种‘解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四、考下心理咨询师证的“人生导师”:用专业解码成长的“函数曲线”

“青春期的情绪波动,就像二次函数图像,有低谷也有回升的拐点。”为了更精准地“读懂”学生,孙黎老师在43岁时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自费参加正念疗法、大六卡牌、考试心态等心理学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今,她的课堂总会留出5分钟“心灵深呼吸”,带领学生用身体扫描缓解考试焦虑,用“情绪温度计”表格记录每日心情,甚至为毕业班设计“压力管理思维导图”,进行考试心态调整训练,帮助学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挑战。

班里曾有个沉迷游戏的学生小然,上课总打瞌睡。孙黎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在周记里写下:“听说你游戏里的角色练到满级了?能不能帮老师设计一个‘学习经验值系统’?”她用“游戏化行为干预”法,与小然约定:每专注听课15分钟就能积累“学习经验值”,兑换成游戏时间。同时,她结合心理学知识,发现小然沉迷游戏的背后是家庭陪伴缺失,便定期邀请家长参与“亲子学习挑战赛”,增进亲子关系。三个月后,小然的成绩从班级倒数跃至中上游,更主动担任了班级“学习系统管理员”,实现了从“问题学生”到“学习标兵”的蜕变。

“数学题有标准答案,人生题却需要自己定义‘最优解’。”25年来,孙黎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无数公式,更用爱心在学生心里刻下成长的“解题逻辑”。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被看见、被信任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义域”,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当昔日的“问题学生”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校探望,当内向的女孩在工作后发来“感谢您让我敢开口”的信息,那些被用心“破解”的青春难题,早已成为她教学生涯中最珍贵的“解题步骤”,闪耀着智慧与爱的光芒。(作者:李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