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纸泛起科学红:侗乡孩子的第一堂化学启蒙课
发布时间:2025-07-07 15:03: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基层,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侗乡语桥·化材青年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村中心小学,依托化学实验、语言推广与安全教育等特色课堂,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科学教育进侗乡”主题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上课。李宇旋供图
酚酞显色,点亮童年的好奇之眼
“老师来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好不好?”伴随着志愿者轻快的话语,一张普通的白纸被喷上透明液体后竟然奇迹般地浮现出红色图案,孩子们瞬间目不转睛,眼中满是惊奇与好奇。
这便是科学的魅力,志愿者利用酚酞溶液与碱性碳酸氢钠之间的显色反应,将晦涩的化学知识以“可视化”方式生动呈现。白纸之上,是提前涂上无色碱液的图案;喷洒酚酞后,在碱性条件下瞬间变红,一幅幅鲜艳生动的“科学童画”随之浮现。
“原来化学这么神奇!”一名三年级的小朋友眼中泛光地感叹。在实验引导下,孩子们纷纷动手尝试,用毛笔蘸取碳酸氢钠溶液,在宣纸上描绘蝴蝶、星星和他们心中“未来的化学家”。这场集科学启蒙与美育创新于一体的课堂,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第一次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走近化学世界。
教学融合,拓展乡村教育的边界
一堂精彩的实验课只是此次支教的开端。为了提升整体课程质量与综合教育效能,服务队结合学生特点和地区实际,系统策划了涵盖语言表达、安全自护、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特色教学内容,力求为孩子们带来多维度的成长体验。
在“普通话小课堂”上,志愿者团队结合侗乡学生语言使用习惯,设计了绕口令游戏、拼音闯关、语音模仿等趣味活动,帮助孩子们提高语音标准度与表达自信。许多孩子第一次勇敢开口讲出“普通话的我”,课堂笑声不断,互动热烈。为巩固成效,团队还设计“纠音练习卡”,并与学校合作建立晨读机制,探索构建常态化推广路径。
安全教育也不容忽视。通道地区水域密布,每年溺水事件频发。团队成员以真实案例导入,结合情景图与模拟演练,开展了一堂兼具实用性与参与感的“防溺水安全课”。孩子们在互动中明晰了自救互救要点,课堂结束时,一位孩子认真地说:“我以后一定不独自去河边玩了。”
思政引路,让科学精神在童年生根
这场支教活动的意义,更在于价值的播种。以实验为媒介,以教育为桥梁,怀化学院志愿服务队在侗乡播下的不仅是“科学的种子”,更是“精神的种子”——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问、对未来的憧憬
“我们想带给孩子的不只是一次生动的课堂,更希望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种子。”服务队指导老师陆垚表示,“教育下乡的意义,不在于‘一堂课’讲得多精,而是‘一颗心’能否被点亮。”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同作品合影张璐妍供图
青春奔赴田野,梦想照进侗乡
本次实践活动是“侗乡语桥·化材青年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系列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感受到,乡村课堂虽简朴,却最能触及教育的本质;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背后,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幻想与对改变命运的渴望。正因如此,每一次课堂、每一份准备、每一声讲解,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信念。
未来,服务队还将持续开展科学普及、语言扶助、生态环保、乡村调研等系列实践项目,在侗乡的田野间书写青春答卷,让教育的力量触达更远的角落,让科学梦从酚酞出发,在孩子们心中长出希望与未来。怀化学院(田源、曹靖、陆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