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高速二期通车,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再添动脉
发布时间:2025-07-08 10:26: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7月4日12时,苏台高速公路南浔至桐乡段及桐乡至德清联络线(二期)(简称“苏台高速公路(二期)”)全线通车。作为全国首个县级百亿级自主投建的高速项目,苏台高速公路(二期)无疑是长三角“纵三线”关键一环。通车后,它将串起苏州、杭州等万亿级城市,完善长三角及杭嘉湖高速路网,加速产业、医疗、教育等资源流动,让上海、杭州的优质资源辐射更广。
苏台高速公路(二期)顺利通车的背后,沉淀着交工人奋战近三年的智慧和汗水。2022年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及其所属公司成功中标苏台高速公路(二期)TJ02标、TJ03标,承建里程超20公里。
以技术创新护航文物保护
苏台高速公路(二期)TJ02标途经桐乡市乌镇镇、练市镇(湖州南浔)、石门镇、梧桐街道、凤鸣街道,主线全长12.361公里,桥梁工程总长9公里,占主线比例高达72.8%。
其中,罗家角大桥上跨净宽65米的京杭大运河,西南侧400米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罗家角遗址,两大挑战交织,让罗家角大桥的建设难上加难。如何在不影响京杭大运河、罗家角遗址的前提下,实现大桥又好又快建设?项目在对桥形结构、施工工艺等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后,圆满答出了“苏台解法”。在“文物保护”方面,大运河河道净宽65米,遗产区范围85米,采用110米跨径钢箱组合梁,通过“悬拼+大节段吊装”施工工艺及BIM技术,7个月完成双层钢箱梁合龙,封航时间仅48小时,实现对大运河文物本体的零影响,大大减少对航道航运的影响;在“绿色环保”方面,以“钢管桩围堰+护岸钢板桩”工艺保护运河河床,施工期间实现泥浆零外排,焊接全面兜底防护,对护岸、航道水质进行全方位监测,确保运河环境不受施工影响;在“环境融合”方面,采用简约古朴的梁式桥梁设计,纹饰点缀融入马头墙、菱形纹等建筑元素,体现江南水乡特色。
上层高速公路下层地面道路的双层钢箱组合梁结构、架设钢箱梁234片、钢结构重量8800吨,项目建设者们为“庞然大物”的顺利诞生扑心竭力、鏖战日夜,在罗家角大桥的建设中探索出了一条公路建设兼顾文物保护的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1月,罗家角大桥作为重要观摩点成功亮相交通运输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向来自全国交通行业的领导、同仁展示了交工风貌与苏台经验,得到了参会代表的高度肯定。
以匠心智造跑出交工加速度
苏台高速公路(二期)TJ03标途径崇福镇、凤鸣街道、高桥街道,主线全长10.351公里,桥梁工程总长9.4公里,占主线比例高达91%。
面对承建段高达91%的桥梁占比和1572根超长桩基的严峻挑战,项目建设者打造智慧梁场,以创新破难题、智慧提效能。
TJ03标智慧梁场,通过集成应用“移动台座+移动液压模板+带模蒸汽养护+二次张拉”等先进工艺链,在仅135亩的集约化场地内,实现了传统300亩梁场的产能,跑出了令人惊叹的“交工速度”:梁板生产周期从常规的10天锐减至26小时,生产效率提升2倍,台座利用率飙升9倍,用工减少30%,土地利用率提高220%。这座曾经的智慧梁场,现已华丽转身为浙江省建筑工业化桐乡基地,成为技术辐射的区域标杆。
在桥梁建造艺术上,项目更是精雕细琢。同福高架2号桥采用双层钢箱梁结构,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准拼接;3号桥则创新应用全省首创的π型组合梁工艺,其优化模型在浙江省交通博览会备受瞩目,为行业树立了新范本。
匠心筑梦,大道如虹。当滚滚车轮划过平整的路面,交工建设者们奋战三年的成果,正以服务民生、联动经济的形态走进百姓生活,而建设者们将继续奔赴下一“动脉”的搭建中。(李嘉琪、孙玲霞/文、李嘉琪、孙玲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