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生三问”答好幸福生活“必答题”

发布时间:2025-07-09 15:32: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国之大者,为民造福。”从柴米油盐的日常琐碎,到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命题。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唯有聚焦“为谁谋幸福”“靠谁创幸福”“如何守幸福”,将民生关切转化为行动自觉,才能在时代答卷上书写温暖人心的答案。

 叩问初心,站稳“枝叶关情”的人民立场,答好“为谁谋幸福”之问。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人民谋幸福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行动中。基层干部要常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走一走,在与群众拉家常中感知冷暖,从“小厕所、大民生”的细微处发现问题,把群众“吐槽点”作为工作“发力点”。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不能简单“一刀切”,而要通过居民议事会、社区恳谈会等形式,让群众全程参与设计、监督施工,确保改造工程改到群众心坎上。建立“民生需求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将群众诉求转化为项目清单,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尺,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汇聚民力,激发“共建共享”的主体动能,答好“靠谁创幸福”之问。幸福生活从来不是“等靠要”得来的,而是人民群众用双手奋斗出来的。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推广“村民说事”“居民议事厅”等基层民主协商模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在乡村振兴中,鼓励乡贤能人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在城市社区,引导居民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对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中表现突出的群众给予政策倾斜和荣誉表彰,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建共享格局,让群众在亲身实践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守正创新,构建“长效惠民”的保障体系,答好“如何守幸福”之问。幸福生活需要物质基础,更离不开制度保障。要立足长远,完善民生领域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织密保障网络。推行“医联体”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建立“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驿站+居家服务”三级养老体系,破解养老难题。同时,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民生服务效能,开发“民生服务一网通”平台,实现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意见反馈“一键直达”。建立民生项目“回头看”机制,定期对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饮水工程等项目进行质量评估和效果追踪,确保民生工程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让幸福生活更有温度、更可持续。(华蓥市溪口镇:张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