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蜀河:以水为媒,绘就古镇千年风华
发布时间:2025-07-10 10:20: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古埠帆影今犹在,汉江蜀水万古流。
蜀河古镇,北倚秦岭之陲,南依巴山之脉,乃陕南形胜之地。其携汉江而拥蜀河,流淌出“汉江小都会”之传奇美誉,奇哉!壮哉!美哉!这里青石板上浸透袅袅茶香,古巷深处仍存翘角飞檐,码头漕船号角激荡涟漪;这里朝阳古洞曲径通幽深不可测,黄州会馆木雕凤凰精美绝伦,杨泗爷庙玉宇巍峨德庇洵州;这里双彩车轻盈摇曳生动活泼,烧狮子辗转腾挪祈福纳祥,八大件色香俱全寻味非遗。
(蜀河镇全貌)
长河如镜,照鉴古今辉光
光阴荏苒,当这座与水结缘的古镇徐徐汇入时代浪潮,它也正于古今辉映间焕发着无穷魅力。
孕育汉水明珠。千百年前,蜀河称淯溪,相传流域内有蜀王冢而得名,其流过昨天,润两岸、通九域、汇万涓;流经今天,连阡陌、腴沃土、荣草木;流向明天,泽黎庶、育文明、承辉煌。蜀河古镇便位于汉江和蜀河交汇处,地处两省三县之咽喉,西晋太康元年设兴晋县以来,在“2郡6县1个巡检司”的变迁中,勤劳智慧的蜀河人依赖水、开发水、利用水,搭乘舟楫沿着这条黄金水道开启了“舳舻千里、渔火万家”的市井繁荣时代,荡漾出一部渐趋辉煌的壮阔史诗。特别是清朝中期以后,古镇三横九纵的街区格局中星罗棋布般分布了四大客栈、八大商号、八处会馆、十九匠铺,六十九商铺,是名副其实的“不夜镇”“钱窝子”。现今依然静矗在汉水之畔的5处省级文保单位、9处县保单位、102处古迹故居,仍能从其精湛技艺和工艺美术的吉光片羽中,窥见旧时熠熠风采,无声见证着“汉水明珠”的昔日繁华。
承载文化荟萃。水,雕琢生长脉络,寄寓心灵归处,丰润了一代又一代蜀河人慷慨激昂的故事传颂,赋予了古镇独特的文化气质。这条北聚关陇陕豫之舟、南汇湘鄂川渝之船的响当当水路上,聚散流转的不仅是茶叶、盐巴、布匹等物产,荆楚文化、中原神韵和巴蜀风情也在此摆渡,诞生了多地域交流互动、多民族交往互嵌、多文化交融互鉴的内核结晶,也成为了映照水陆运输、农耕商贸、生态人文交相生辉的百态缩影。时至今日,一江水依旧碧如蓝、澄如镜,清澈如初,玉环衔翠谷的山水“卷轴”并未随着时光流逝而尘封于故纸旧册。循着水声前行,觅得只此青绿的同时又在这潺潺中寻出诗词意蕴盎然:待旭日当空,可去鸣盛楼凭栏听风,以感官之触享受“雕花窗子楼堂,永安小巷幽廊”的安适惬意;当金乌归桑,可上明德楼临江远眺,以视觉之见领略“斜阳浸染汀湾,满载一船红霞”的河湖安澜;至星河闪烁,可登骡马道临高俯瞰,以心中妙境细品“玉树琼枝江月、青砖黛瓦繁华”的旷达祥和,处处诗意聆听大地声声回响,触摸千年岁月缕缕脉搏,成就了这颗“明珠”从地理坐标到文化沃野的转变跃升。
熔铸精神品格。水,可观、可行、可居、可游,是古镇离不开的血液,当水年复一年的与人在客观世界相遇联结,也必然使水对人的主观内在产生调适,达到精神愉悦、心性陶染和灵魂构建。雕梁画栋的黄州馆,“帝德兴和”的楹联勾勒出汉水商帮仁爱宽厚的人性光辉,一砖一瓦里浸透着诚实守信的经贸信条;百年传承的“烧狮子”,攻守博弈时的豪迈展现出古镇先民潇洒恣意的忘我之境,一伏一跃间寄托着国泰民安的祈求夙愿;珍馐美馔的“八大件”,兼顾南北的风味融通出商道往来海纳百川的包容格局,一荤一素中暗契着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汉调二黄”余音绕梁品鉴得古韵遗声、“船工号子”弦歌不缀和鸣出江波呼渡,“龟驮碑”刻录功德颂福、“乾益巷”蕴藏自强不息。这些,都是万派涛声融入蜀河人筋骨,在基因中烙下的深刻回响。然蜀河之水并非总是温顺,亦有桀骜不驯的一面,杨泗庙下,明朝万历年间所镌下的洪峰水位线刻石便可窥见这千年水殇。现在,河岸的人们已不用再为水患担忧,而蜀河人如磐石般坚韧品格得以确立,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所衍变的迎绿为源泉、向清是风骨的定位也愈加明晰升华,纵使时代变化,但也薪火相承,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与命运同频呼吸”的鲜明底色铺开在蜀河大地。
(火狮子非遗演出)
水美人和,蕴积福祉源长
观之蜀河古镇,其形伴水而建,“身披”云开千嶂葱茏之迤逦苍翠;其韵依水而美,“腹含”雨欢风润和合之秘境悠然;其势因水而兴,“胸怀”乡村振兴示范之社会担当。究其根本,离不开对于水生态的系统修复与全面保护,措施何在?“河长制”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蜀河镇一角)
“河长制”满足蜀河现实需求。蜀河镇水系发达,溪涧密布,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汉江一级支流蜀河等大小数条河流在其境内蜿蜒。当春风又到蜀江畔,发挥源头性保驾护航作用的“河长制”所蕴含的绿色发展逻辑便在这美色中化开,扎下了根、生出了效。“河长制”,顾名思义便是将每一条河流确定一名河长。现今,蜀河27名镇村级河湖长、29名护河员,将名字立在河岸、电话贴在河边、责任落在河段,把巡河、护河、治河从柔性管理变为刚性保障,做到了专事有专人、专岗负专职、专责必专实。先利于水,而后水有利。作为至关重要的“护水之策”,“河长制”是厘清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必由之路,其不仅为“千年古镇·诗意蜀河”品牌增添了山明水秀的“生态金银山”和村美人和的“幸福新靠山”,还使高水平保护所塑造出的绿色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蜀河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顺势,实现了环境保护高歌猛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风景这边独好的喜人局面。
“河长治”顺应蜀河战略趋势。小镇碧柳粉妆,蜀城韵律悠扬,作为旬阳唯一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蜀河古镇在山为骨、水为脉、文为形、旅为体的框架中,力求描绘“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文旅更出圈、产业更兴旺、生活更小康”的城镇蓝图。在“河长制”促“河长治”的过程中,无论是水源地保护严控污染排放,还是制度化净河垃圾集中处理,或是市县镇村整体统筹因河施策,抑或是党政农林多部门联动护坡疏浚,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守护“绿色家底”、充实“清字名片”、书写“生态答卷”,这与“兴文强旅”战略中所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不谋而合。在山林水湖一体化的影响下,水里的治理延伸为岸上的治理,闾关千亩粮油示范点、三官农旅康养园、古镇水上观光和文化研学基地等场景空间以绿色生态之规矩,开文旅共荣之新面,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美,竞相奔涌,成为“诗与远方”,愈来愈变为原住民和远道而来客人“可亲可近、可游可赏、可嬉可感”的心头好,擎画了生态立镇、文旅兴镇、产业强镇的生动注脚。
“河长清”符合蜀河人心所向。河水,关乎生计、关乎家园、关乎民生。既往的经验表明,这一江锦绣不仅源于制度之力,更源于民意所求,源于蜀河人民日思夜盼、世代相传的质朴向往和心中愿景。由最初“河长制”所带来的硬核举措,到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所凝聚“河长治”的广泛共识,再到普及“人水共生价值观”所实现“河长清”的全民热潮,河流有人管了,动真格能管住;环境美了,宜居宜业更舒心;生态“活”了,实惠看得见摸得着;笑容多了,公园绿道升级焕新;人心齐了,治理成果共享普惠。这既让老百姓看到真谋划、真行动、真改变,也让他们将置身事外的“看头”化为厕身其间的“甜头”,成为责无旁贷的“搞头”,纷纷主动摇身一变为“河管家”守护大家共同的河,也让放心水流入了千家万户,流出了获得感、安全感、认同感。民心所向处、清流自常在。目前,蜀河镇27支志愿服务队开展340余次义务护河所涤荡出的“河长清”,已然是蜀河人心底最认同的理,自然赢得拥护和掌声一片。
碧波为墨,续写安澜华章
绿意承希望、碧浪映生机,蜀河兴治水,而绝不仅止于治水。从盼清流到生态留,从要温饱到要环保,从享红利到增动力,“河长制”的“治水经”也念出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蜀河答案”。
比如,“护得河岸清”实现了“致富也振兴”。
在三官社区,蜀河放缓了脚步,一个形似字母“S”的逶迤转弯与山势相接,形成了“巨象伸鼻”的奇妙景观。在象鼻的环拥下,百亩藕塘荷韵,千里沃野旖旎,婉约柔美的江南味跃然眼前。从保护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该社区不断探索“靠水吃水”的增收路径。通过荒滩治理、土地流转、产业整备,一个以“田园为载体,观光休闲为重心,农业互动交流为延伸,生产有机农产品为支撑”的“游在古镇、乐在三官”农文旅融合品牌方兴未艾,“春览菜花夏赏荷,秋冬摘果乐逍遥”是其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常绿的真实写照。现如今,150亩藕田养鱼、150亩林果粮油、1.2万平方米生态大棚和1家粉条加工厂、1家香油厂,既丰富了“菜篮果篮”让一亩地能挣三份钱,又滋养了瀑布观光、主题研学之“新根嫩芽”,村民可就近成为产业工人、农家乐主人,年均接待游客30余万人,村集体收入由2021年的5万元突破至50余万元,和美振兴之姿已具雏形。
(从高空俯瞰三官农文旅示范园)
又如,“护得河岸清”带来了“幸福感提升”。蜀河入汉江口处,滩涂广袤,泥沼在大自然和人工的双重匠心独造下,逐渐形成了集镇、码头和河堤,集镇喧嚣热闹、坊铺林立,码头行船走水、博通四海,新建的休闲景观河堤则横卧于河畔与山腰处的老街古巷遥相呼应,共同向游人喃喃诉说着水岸埠头的沧海桑田。当金色夕阳倾倒在粼粼河面上,“中国好乡音K歌大赛”便在河堤上如期火热开唱,这时的堤上摩肩擦踵、人潮涌动,人们有时围炉煮茶夜话心声,或引吭高歌直抒心意,有时饮一口家乡的拐枣酒舒畅心情,或品一席令食客垂涎欲滴的“八大件”饱满心腹,浓浓烟火气沿河而生。在这一方小小天地,以“篝火晚会、露营基地”为主体的“蜀河八点半”IP将河堤放大成一个具有沉浸感、互动感、体验感的城市乐园,与K歌大赛共同构建起了具有显著蜀河特色的“金招牌”游乐项目集群。水清岸绿处,承托了百姓营生,氤氲了人间清欢,解锁了“寻诗何必远方,且看蜀河风光”的朋友圈热门打卡地,让百姓脸上藏不住的笑、心里抹不掉的甜,让幸福正开花。
再如,“护得河岸清”促进了“文旅路径明”。一子落,满盘活,护好一泓清水,以文旅、农旅、体旅兴业态便有了流淌的河床。旧时推门看一河清波荡漾,到今朝开窗见两岸全面出彩,从昔日烟雨古镇“十里朱阁馆楼”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山如此多娇”,从走马观花游在山水间到妙趣横生乐在互动里,蜀河人未曾辜负这里的好美色,让蜀河之美始于山水,而不拘泥在山水,日益彰显出热闹氛围、时尚气息与开放姿态。据统计,2024年蜀河古镇景区共接待游客87.36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868.7万元,文旅发展蹄疾步稳。如今,蜀河镇仍一以贯之精细“文旅+”文章,积极融入“三湖两城”汉江生态旅游走廊,顺利入围跨省“环秦岭”银发旅游专列节点景区,千年古镇远近闻名。成功举办陕西省“四季村晚”展演、“火狮子”非遗演出、蜀河·仙河最美乡村自行车骑行赛等一系列精品活动。其中,“中国好乡音K歌大赛”在安康市委、市政府蛇年春节祝辞中点名表扬,2025年一季度每周吸纳省内外游客班车超百辆,上半年接纳旅游人数47.2万人,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35%,已突破3000万元,文旅资源“破圈”传播,持续释放消费潜能,蜀河锚定旬阳东部中心镇目标的兴盛之路有了金色航程。
山青水清,人在画中行,万物处处生。如果说三官荷花灼灼绽放遗世独立是“秀外”,那么蜀人护水、水润蜀城的和谐画卷便是“慧中”,其如同这条绵延不绝的水脉一样,连绵出生生不息的生态活力、勃勃待发的人文魅力与欣欣向荣的腾飞潜力,必将于浪涛间勇立潮头、永立潮头!(旬阳市蜀河镇人民政府党建办:秦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