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灯照杏林,烛心暖寒窗——记扎根乡村的教育坚守者袁赛
发布时间:2025-07-14 15:33: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清晨六点半,双峰县杏子铺镇中心小学的图书室已透出灯光。袁赛轻轻拂去书架上的微尘,将新到的书籍精心排列。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棂,书页的油墨香已在晨风中悄然弥漫——这是她扎根乡村教育十五载里,最熟悉的开场白。
一隅书灯:从阅读种子到燎原星火
“站讲台是一种使命,既然担负,就要吃得苦霸得蛮。”婆婆这句扎根乡村教育四十年的箴言,成为袁赛的教育信仰。2010年,当她邂逅“阅读·梦飞翔”以来,一场静默的革命在乡村校园悄然启幕。
在资源匮乏的乡土,书籍曾是稀缺品。袁赛将图书室变成魔法城堡:她自创“三件法宝”——晨诵午读暮省的节奏韵律、绘本与写作的创意嫁接、跨学科阅读的思维碰撞。一本《我是霸王龙》在她手中幻化成写作课的情感触发器,一节《七律·长征》通过群文阅读延伸出家国情怀的壮阔图景。当同事惊叹于她省级获奖的《绘本与小学习作融合的具体实施步骤》论文时,她正站在教室角落,指导留守儿童胡梦露同学将阅读笔记反复打磨。
她的书灯不仅照亮课堂。琥珀教学点只有40多个学生,袁赛带着教案和绘本,每周两次穿越乡间小路,送去音体美课程和自创的“十二式易筋经课间操”。孩子们踮脚张望的身影,成为她坚持的动力:“乡村孩子眼里的光,值得用所有星火去点燃。”
润泽无声:以心为壤植桃李
在袁赛的班主任手册里,密密麻麻的记录构成一幅幅留守儿童情感地图:“博宇暴躁行为需溯源家庭沟通”“欣怡今日未交作业,奶奶照料三孩力不从心”……这些文字背后,是几十次家访与深夜电话的坚持。
面对全校闻名的“小霸王”博宇,袁赛开启长达几年的“破冰行动”。当发现孩子遗传了父亲的暴躁基因,她每周与家长沟通疏导策略,用绘本故事引导情绪管理。当欣怡因父母常年在外而行为失范,袁赛化身“临时妈妈”:一件悄悄放在课桌的冬衣,一张写着“老师等你”的便签,渐渐融化孩子心头的坚冰。三年后,这个曾纪律涣散的班级在小六统考中跃居全镇第二。
她的关怀延伸至更广阔的维度:酷暑时节,她顶着烈日逐户家访,将防溺水知识编成顺口溜在家长群每日推送;面对电信诈骗威胁,她自编反诈课件走进每个家庭。这些看似琐碎的坚持,织就乡村教育的守护之网。
薪火相传:点亮更多掌灯人
作为双峰县阅读名师工作室成员与语文教学骨干,我在追寻教育理想、体验教育幸福的过程中,处处为青年教师做好表率,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我随时随地开放自己的课堂,每期坚持上示范课,让必须做到德艺双馨的“名师”不止有“师名”称号。青年教师康娟辉初登讲台时,袁赛连续三周驻守课堂,将《我是霸王龙》的教案重构五次。当这堂课最终在县级示范课评选摘得桂冠,康娟辉动情地说:“袁老师拆解的不仅是教学技巧,更是教育者的心法。”
她的“名师课堂”永不设限,为同事们开放全部课堂;和团队编写省级校本教材《阅读梦飞翔理解与实施》;更将教研阵地延伸到网络——2025年与上海瓜州学校的线上讲座《深耕阅读路,闻得百花香》,吸引数百名教师云端共学。
书灯长明:照亮乡土未来路
十五载春秋,袁赛的书灯照亮了太多不可能:她参与的两项省级课题在乡村土壤结出硕果;带领学校获评县级“书香校园”;更让杏子中心小学的阅读经验走出湖南,成为多个县市参访的典范。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她总是指着办公桌上的便签——那里抄录着冰心的诗句:“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如今在杏子铺镇中心小学,阅读已成为最美的乡土风景。晨曦中的诵读声掠过金黄的稻田,放学后的图书角挤满沾着泥点的小手。而袁赛依然保持着清晨第一个推开图书室门的习惯,用掌心温度焐热每一册新书,仿佛呵护着无数亟待破土的梦想。这盏不灭的书灯,正照亮更多乡村孩子走向世界的路径。(杏子铺镇中心小学:向彩虹)